楚紫萱自幼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故有神童之稱。其母在她六歲那一年因為思念丈夫過度,久病成疾,終於撤手人寰。楚紫萱出奇地沒有哭泣,隻是從此之後,沉默寡言,終日與書卷為伍,偶爾有空便到校場觀望。十年一晃而過,楚紫萱不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對兵法韜略更是有著奇特的看法。
三年前,北羌國再一次進犯夏國。北羌國十多年來,內亂也已經平息了不少,各大勢力成為了掎角之勢。北羌國國主采取了歐陽恪的建議,南下征戰,攻城略地,然後以此以戰養戰,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打破北羌國的平衡,統一內亂。
歐陽恪讓歸順北羌國國主的各族首領率先出兵從夏國的西北部大舉進攻,以此吸引夏國的主力,然後重點進攻虎踞關,打開南下的屏障。
一月之內,夏國西北部連連敗退,連丟數城,李國泰見北羌國來勢凶猛,便和眾將商議率大軍去西北抵禦敵酋。
就在此時,楚紫萱不知道從那裏冒了出來,阻止了李國泰等人的做法,便告訴李國泰,西北進攻隻是一路疑兵,並不是北羌國最尖銳的主力,北羌國最終的目的是虎踞關。
眾將軍見到楚紫萱是一名女子,盡管是皇上禦賜的公主,但是心底上還是看不起楚紫萱,認為楚紫萱在胡說八道。
楚紫萱見隻有李國泰一個人在細細思考,不由繼續分析西北的地勢形勢,當說到西北不適合大軍行軍,而且供給也是難以供應的時候,眾將沉默了,因為他們知道,大軍出動,往往是要求速戰速決,西北行軍進入夏國,耗時頗長,越是深入,各處關隘易守難攻,想必北羌國國主也不會這麼傻,讓自己的大軍在西北那些山地上耗死。
李國泰也覺得有理就問楚紫萱如何應對。楚紫萱提出了大膽的建議,就是送軍資裝備到西北,讓當地百姓扮成軍人混淆於軍人隊伍,以此壯大聲勢,造成大軍馳援的假象,然後迅速派遣大軍分批抵達虎踞關,還有虎踞關附近的城池,形成一個包圍圈,居時,即便是北羌國大舉進攻,也有能力抵擋,確保城池不失。
李國泰和眾將商議之後,覺得冒一次險,為了保險起見,李國泰還是抽取一部分精兵前去西北,抵禦敵酋,其他的都是按照楚紫萱所說那般。
果不其然,不到半月,北羌國大舉進攻虎踞關,但是早有準備的夏國將士讓北羌國無功而返,還折損了不少的兵馬。這一戰之後,軍中將士徹底服了楚紫萱,自此尊稱楚紫萱為“楚小姐”。
三年來,夏國有了楚紫萱這個智囊,雙方進行了鏖戰階段,而歐陽恪要幫助北羌國國主處理朝政,沒法親自過來指揮,這才讓夏國有了喘息的機會。
直至今日,淩雲的突然到來,徹底地攪亂了雙方的局勢,幫助夏國一把扭轉了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