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熊耀的預測是正確的,就在全村撤離的第二天,萬餘追兵終於找到了這個村落,並很快確定了他們的撤離路線,立刻追擊而去。
這下熊耀胸中所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鋒芒小小露了一把。
在他的指揮下,襲擾隊分為若幹小隊,利用隱蔽地形四處出擊,隻要得手立刻就撤,絕不糾纏。
同時前路更有無數機關陷阱等待著追兵,踏上即損兵折將,弄得焦頭爛額,狼狽不堪,隻兩天時間就損失了數百人馬,可到此時連敵人的麵都沒見著。
而深山之中本就不利於行軍,一來不熟悉地形,二來山中猛獸眾多,稍不注意就會引來大群猛獸攻擊,經曆過十餘天的追擊後,追兵的損失達到了千餘之眾。
至此追兵隻有灰溜溜的撤走了事,但在他們撤離的時候,卻一把火將那個村落燒了個一幹二淨,以作泄憤。
家園被毀,從此熊耀開啟了他的戎馬生涯,一身所學終於得到了盡情的發揮,除去村子裏老弱婦孺,以不足三百壯丁起事,從最開始的小打小鬧,隻短短三年時間就發展成了十萬餘規模之眾。
因擁立祁鎮為主坐鎮軍中,可以說是師出有名,初具規模後於是登高一呼,刹時間燕國之前被擊潰散落各地的舊部紛紛來投,部隊又壯大了數分。
長話短說,又是二十年時間過去,祁鎮終於統一了周邊各小國,稱國號為大燕,也就是現在的燕國。
這一切的最大功臣自然非熊耀莫屬,在這二十三年的征戰中,所有大小戰役的決策皆出自其手筆,據傳聞從未嚐一敗,堪稱不世奇才,戰神的名號自此而來。
也就是在此期間,君臣之間處成了生死之交,為了感恩熊耀的付出,剛剛立國的祁鎮第一件事就是封其為鎮國大將軍,號一字開肩王,意為與天子平起平坐之意。
另賜陣池一座,良田萬頃,金銀珠寶無數,並頒發召令,將自己從遇上熊耀一直到統一全國,期間之大小戰役列為傳記傳喻天下,他要讓全國上至王孫公親,下至平常老百姓都耳熟能詳熊耀的偉大功績。
而二十三年的征戰,熊耀早由當年的稚嫩少年邁入了中年,身心俱已疲憊不堪,一心隻想頤養天年,再無任何爭雄之心,自此深居簡出,以養養花種種地打發日子。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本想安穩度過餘生的他不料禍從天降,而這之後的事石柱上已經注明。
不過在燕國民間流傳的說法根本不是這樣,言說因熊耀造反,已被驗明正身斬首示眾,屍首暴曬三日後拋諸荒野,九族更是無一幸免,可說是一個悲情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