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齊家的原因(1 / 2)

日子如流水般過去,糧食之謎還是沒有解決,元寶跟隨船隻離開還沒有回來,景琰心情莫名的有些煩躁起來,桐城的消息應該傳回京中了,爭取來的半月之期已經過去了,還沒有什麼進展。

景琰最近和閆叔走的更近了些,不僅僅是給閆叔打酒,還偶爾借點銀錢給他。

這日風和日麗,景琰休沐,聽說城外有一個大佛寺很是靈驗,就是寺院在山上,從那裏可以俯瞰到全城景象。

景琰帶著石燕同忍冬一起,去往大佛寺上香。

石燕依舊是一身男子裝扮,頭發高高豎起,用一條紅色發帶綁著,穿著一襲藏藍色衣衫,腰間掛著一個青色的玉佩,端是一派的少年風流。

景琰和石燕裝扮差不多,頭上戴著一個銀色發冠,穿著一襲黑色搭配紅色暗紋的錦袍,腰間依舊是那個造型獨特的腰帶,同樣佩戴了一塊青色的玉佩。

幾人乘坐馬車前往大佛寺,因著前段時間戒嚴,幾人的畫像在城內流傳,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麵部都進行了修飾。

行至城門口,守城士兵進行了對比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對馬車放行。

到達大佛寺後,石燕帶著忍冬去上香了,景琰一人來到方丈的禪房內,對著方丈行了一禮。

“老師!”

方丈轉過身,同景琰行了一禮。

“已經是方外之人,當不得王爺如此稱呼。”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還是老師教導的,弟子一日都不敢忘,得知老師今日會回來,故而來訪。”

“承蒙王爺還記得老衲,榮親王還是一如既往的真性情,老衲幸不辱命。”

說完方丈遞給景琰一份折子,景琰收好後,又與方丈說了一會兒話。

出門時,景琰背對著方丈,手搭在門板上好一會兒,說了一句:“當年的事也不算是你的錯,既已經跳出五行,入了空門,那就放下吧!”

景琰未回頭再看方丈一眼,提步離開了。

方丈深深的看著景琰離開的方向,躬身行了深深一禮,當年的事怎麼可能說放下就放下了呢,不論結果如何,自己都是那個因,害人害己。

景琰在大殿門前尋到石燕,兩人相攜在寺院內轉了轉,避開人群進入了後山的一座涼亭內。

景琰摸著涼亭,環視一圈後對石燕說道:“還和當年一樣,他把這裏保護的很好。”

石燕靜靜的看著景琰,他知道這裏應該對景琰有著特殊的意義,景琰不說他便不問。

站在涼亭內可以把整個上城盡收眼底,兩人都沒有說話,看著上城的方向都在出神。

突然景琰的目光死死的盯著一處地方,那裏是他平時上值的糧倉,從這裏看去和阿東的那幅亂七八糟的畫十分相像的。

景琰轉過頭看著石燕說了句抱歉,我們隻怕要早些回去了,本想著帶你散心的,沒能如願。

幾人下了山,乘坐馬車回了城,回到小院,景琰進了書房拿出那張阿東的畫細細看了起來。

沒有窗戶的牆,沒有屋脊的頂,這不就是穀倉麼,整齊排列,外有圍牆,人影晃動,這不就是糧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