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死亡之海(1 / 3)

李元與李自在踏入了第二層的入口,緊接著一股強烈的窒息感撲麵而來,這也算是李元真正第一次全身浸沒在水中,他有些慌亂,更多的來源於許久之前,他那旱鴨子的身份。而如今卻是發現,在水中,他同樣能夠呼吸,而且與在陸地之上並無太大區別。死亡之海的靈氣開始朝著他身體裏瘋狂湧入,李元卻是張開口大口喝了起來,因為他發覺死亡之海的海水,對他的表皮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所以主動來了一手裏應外合。隨著海水不斷侵入腹中,李元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海水流過的位置,在不斷傳出一種火辣辣的痛覺,自口腔而下,喉嚨,胃部亦或是其它,他感覺全身要燒起來了。

一旁的李自在看得汗毛倒立,不是,都玩命是嗎?誰怕誰,隨後李自在也將海水大口吞入腹中,這一大口之後,他不斷向外咳血,再也不敢如此做,他覺得,這樣下去,他真的會死還是循序漸進地好。這一次,他們沒有朝著終點處而去,而是隨著海水不斷飄蕩,這樣的機會太難找。破形境,隻有這樣一次次不斷地毀滅再重生,才能將體魄打造地完美無瑕。

李元的手掌的命骨開始顯現在外,接著是腳掌,奇怪的是,他那些氣血並未隨著海水四散而去,就這麼圍繞在他周圍,逐漸形成一個血繭。緊接著,李自在發現自己周圍已經沒有源氣讓他吸收,而是全部向著李元傾瀉而去,血繭之外又包裹了一個源氣繭,看得他是目瞪口呆。不是,還能這樣嗎?李自在不得不離開這裏,若是無法吸取到源氣,他會被腐蝕成一灘血水。

李元的思緒已然飄遠,飄到了他踏入原階的那一刻。那一次,他沒有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但是卻參與到時間的流逝之中,他不是活物,像是山間的石土,地下的流水。他卻又有感,感受到自己受到日曬雨淋,被掩埋,又再次重見天日。那老者問他,懂了嗎?李元說懂了,但是卻不知道老者所問與他所答,是否有著必然的聯係。李元懂得的是,他可以化作萬物,而李元隻是他存在的一種狀態,若是有一天他死亡,那死亡也隻是一種狀態。這使得他的念,也在不斷淡化自己的存在,仿佛它已然消失,又像是成為了這死亡之海的一部分。

李元身上的命骨一塊塊脫落,墜入海底,最後隻剩下一顆像心髒一樣會跳動的脾髒,而其像是獨立在海水之中存在著,又似乎有一個人的形體不斷重現又消散。道階裏那老頭說,念是一種有著階級性的規則,念是規則,這樣的說法正確嗎?若是念也是一種狀態,類似於泥石沙土,朽木枯葉,死亡卻又存在,隻是存在的方式不同。那念會死亡嗎,死亡之後會成為何物,像生靈最終成為這大地的一部分嗎?所以死亡之後是永生?

李元念中有三書《道》《易》《原》,為入階所得,《道》雲:念不死,則道不生;欲不滅,則道不存。而正如他就修行二字所描述,對生死保持淡漠,僅為世間一過客,便是無欲,無欲則道存。一品為破念境,破念為念之死嗎?念死則生道,道為何物,死亡的念?李元是一個修士,心中有著很多很多疑問的修士,所以他的修行是在為解決那些疑惑嗎?既為解惑,便是修玄,不對,他未知之物,對於別人未必不可知,知世間所知之者,再尋未知之物,方為修玄。如何做?李元需要一位老師,需要一位能教給他很多知識的老師。也在此刻,李元知曉《師說》之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他有著太多的疑問,不從師,惑不解。

李元本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原則,首先將目光轉向了李自在,他若是不知曉,他可以詢問他的師傅,總好過自己無人可問。之前秦知命,也就是武侯府的武命,要收他為徒,但是被李元拒絕了,那時李元想到自己的師傅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應是不能夠再尋師承。而如今,自己累積的疑惑卻是無法被解決,這樣自己的實力就有可能被限製,進而無法吸引到那些大勢力的注意,而師傅每經過一秒,就會多一分危險。李元決定好了,若是再次遇見秦知命,或可再談拜師之事。

顯然,目前最重要的事,是造骨,命骨或許有著很多好處,但是其缺陷也是致命的,此骨無法再生,一旦毀壞,便隻有再跟換一顆同樣的命骨。在經過原階一行之後,李元知曉,原來是什麼樣,就該是什麼樣,所以李元選擇褪去命骨,改造原骨。李元曾試著翻開《原》,卻是發現此書本就無字,而這也似乎是他最為原始的樣子,而且它僅此一頁,黑色的紙張模樣的東西。李元猜測,或許那便是虛無,念中多了此物,卻是一虛無之物,那到底是多了還是沒多,念的最終歸宿也是虛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