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元年四月初二,順軍抵達通州,通州是順天府的糧倉,盡管北直隸多次遭到清兵蹂躪,但得益於運河的存在,源源不斷的糧食自運河運抵通州,這使得如今通州的存糧仍然相當可觀。
順軍在通州短暫停留之後便迅速加快了行軍步伐,於四月初四抵達永平,與在此處設立大營的劉宗敏彙合。
見到李自成之後,劉宗敏首先向李自成彙報了這幾天的情況:
吳三桂在逃到山海關之後一開始曾經組織關寧軍打算進行堅壁清野,但被順軍騎兵發現後阻止,吳三桂於是縮回了山海關,至今未再采取什麼軍事行動。
李自成聞言皺了皺眉頭,吳三桂這家夥腦子還是相當清醒的,沒有把關寧軍扔出來。
李自成又問道,“我軍前鋒有沒有對山海關發起進攻?”
李自成的話讓劉宗敏有些奇怪,他覺得李自成似乎相當急於攻下山海關。
雖然不知道李自成為何如此著急,不過劉宗敏還是說道,
“我軍已經在山海關部署了攻城營地,不過當時出來的急,沒有攜帶什麼火炮,因此尚未發起進攻。”
李自成無奈,不過劉宗敏說的也有道理,沒有火炮的話發起攻堅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於是他不置可否,隻是說道,“既然山海關關城外已經搭建了營地,那麼兵貴神速,讓弟兄們休整一下,即刻開往山海關。”
四月初五,李自成終於和順軍一起抵達了山海關。
山海關雖然叫“關”,但其實更準確的叫法應該叫做“山海關防線”。
因為山海關並非隻有一座關城,而是由7座關城組成的一個防禦體係。
在這個防禦體係之中,最大的關城居中,背靠大石河,前倚長城,是整個體係的中堅所在。
而在關城南北兩翼各有一個城池,分別為北翼城和南翼城。
東西方向則是西羅城和東羅城,稍遠處在歡喜嶺上,則是外圍城堡威遠城。
在靠近海邊一側,是威海城和寧海城。萬裏長城在寧海城這裏延伸到海中,這是萬裏長城唯一一段海中長城,稱為老龍頭長城。
整個山海關的這些關城堡壘之間互為犄角,除威遠城之外皆通過城牆連為一體,守關士兵可以通過城牆實現快速支援。
整座山海關的設計體現了明初大明軍隊那天才般的設計能力,毫不誇張地說,若是有一支強軍坐鎮山海關的話,擊破山海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看著眼前的雄關,李自成總算明白了為啥清軍雖然多次入寇如入無人之境,簡直是在大明旅遊,但他們一直不敢進攻山海關的原因:
山海關若是守軍鐵了心要守的話,是相當難以攻克的存在。
不過好消息是據順軍偵察兵的報告,山海關麵向關內的一側城牆的厚度不如麵向遼地的那一側,而且山海關城頭上的重炮也基本沒有麵向關內一側的。
李自成自認自己的軍事戰術水平不如原身,也不如這些久經戰陣的順軍將領,於是他也不微操,而是召集了一眾將領,開始商討進攻山海關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