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順軍發動的這波攻勢,南明一方麵派出以吳襄為首的使團前往遼東和清廷商量聯虜平寇之事,一方麵派出史可法和馬士英前往徐州,武昌坐鎮,統籌大軍抵禦順軍。
駐紮在歸德府的許定國部明軍見順軍氣勢洶洶而來,當即選擇了跑路:
許定國以增援徐州為名,帶領軍隊直接讓出歸德府,奔赴徐州。
此時徐州附近已經集合了高傑和劉澤清的大批人馬,再加上許定國部明軍,總數超過了十萬人,但當史可法辦完南京的事情重返徐州的時候,卻發現情況並不妙。
明軍之中彌漫著失敗主義情緒,許多將士都認為此仗必敗無疑,明軍在徐州窩了好幾天,既沒加固城防,也沒有派出軍隊構築外圍防線,完全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景象。
史可法無奈,當即命人去叫高傑,劉澤清等幾人過來議事,討論如何應對順軍對徐州的攻勢。
一眾將領集合之後,史可法說道,“闖賊氣勢洶洶而來,徐州乃溝通南北之重鎮,絕不可失,各位都是身經百戰之人,說一下還怎麼應付闖賊?”
劉澤清心想我是有豐富的敗仗經驗,但問怎麼打勝仗的話不應該問我呀,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以對。
許定國臉色則是變換不定,在歸德府的時候,他就聽說了順軍之所以沒有占下北京之後立刻南下,是因為李自成親率大軍去山海關打仗去了。
而且與南明流傳的所謂大明孤忠吳三桂在山海關頂了順軍一個多月的扯淡說法不同,許定國探聽到的消息在他的認知裏更加可靠一些:
那就是真實情況其實是吳三桂不到三天就崩了,接著順軍在山海關與清軍展開激戰,最終順軍擊敗了清軍,占下了山海關。
這就不得了了,許定國早點在遼東和清軍打過仗,深知自己這群臭魚爛蝦在清軍手中那是走不了幾個回合的,而能夠打敗清軍的順軍,那戰力許定國想都不敢想。
於是猶豫著要不要換個主子的許定國也沒有說話,見戰場陷入了沉默,史可法隻得點了高傑的名字,
“高將軍你多次擊敗闖賊,你先說說吧。”
高傑雖然因為給李自成戴了綠帽子,所以絕對不會投靠李自成,但他心裏也清楚自己的斤兩,於是他對史可法說道,
“史閣部,如今闖賊今非昔比,以末將之見,不如層層設防,把順軍削弱之後引入淮揚一帶,到時闖賊孤軍深入,我軍必能一舉將其摧毀。”
史可法皺起眉頭,這高傑的話說了等於沒說,況且徐州怎麼能放棄?放棄徐州的話怕是所謂的誘敵深入得變成潰敗了。
高傑說完之後其餘諸將都沒有表態,史可法便知道諸將這還好根本沒有心思軍議。
見諸將沒有心思軍議,史可法也沒有什麼辦法,隻得草草結束了這場會議。
軍議結束之後,幾個明軍將領之間也沒有什麼交流,幾人各懷心思,敷衍地互相客氣了幾句之後便草草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