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侯恂的信(1 / 2)

看起來以往大明的反腐仍然是皇權式的反腐:職能交叉,最終決定權不在具體某個部門,而在皇帝個人。

想到這,李自成有些頭疼,要重新組建一套反腐敗體係並不是一件容易被事情,眼下隻得將就著用都察院了,於是他說道,

“以後糾察官員不法事交由都察院負責,六科給事中仍有奏報之權,此事以後再議吧。”

諸位官員鬆了口氣,他們深怕被皇帝扔出去做海瑞,海瑞可不好做…

決定了朝會改革之事後,李自成便讓禮部把這事公布出去,而他還要去見一個在北京的倒黴蛋:

曾任大明兵部尚書,左良玉的推舉者,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老爹,侯恂。

侯恂在李自成進京之前斷斷續續在牢中待了快七年,李自成進京後他才被放了出來,曆史上侯恂拒絕了李自成的招攬,而在這個世界,他主動上門求出仕了:

因為侯恂判斷順軍取代大明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他還不想那麼快就退休。

更重要的是,李自成沒有招攬他,而現在大順的中樞職位都穩定下來了,侯恂覺得再裝的話怕是真沒官做了…

曆史上侯恂這家夥後來也剃頭了,不過沒有出仕清廷也沒有給清廷獻策,隻能說這家夥節操有一點,但不多。

李自成見侯恂是想看能不能通過這家夥和南京一些不那麼忠誠於大明的家夥取得聯係,爭取南京無血開城。

畢竟南京可是實打實的超級堅城,城牆上能跑馬那種,真硬打的話那傷亡不敢想。

在把自己的想法和侯恂說了之後,侯恂立刻向李自成表示他會致書給錢謙益,試探一下錢謙益的態度。

侯恂的態度讓李自成很滿意,他就喜歡這種識時務的東林大佬。

於是,本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原則,李自成又讓侯恂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痛斥明廷聯虜平寇的無恥行徑:

“昔日大明太祖皇帝有驅逐韃虜之功,上天遂賜朱氏以天下之主。如今朱家的子孫卻要和關外的韃虜勾結,這樣的子孫,有臉麵稱自己是明太祖的子孫嗎?大順與大明之爭,是華夏之間的兄弟之爭,是各為其主的無奈,大順不會追究,但是,對於那些勾結韃虜之徒,大順絕不放過,這不是大順朝廷不願放過,是數百萬遼民不願放過,是數千萬北方民眾不願放過,是那些戰死遼東的南兵不願放過!”

這篇由侯恂寫的文章(李自成嫌裏麵文縐縐的東西,太多,大改了一番)披露了明廷勾結清廷,以出賣北方諸省為代價,換取清軍入寇。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如同一陣驚雷,在江南士子中頓時炸開了鍋。

“華夷之辯乃儒學之核心,大明與大順之間的爭鬥是華夏兩方朝廷爭奪正統的爭鬥,何時能輪到建奴插手了!”

“朝廷之中有奸臣啊!我大明數百年之聲名,就要被這幫家夥毀了!”

“自古豈有南朝能安穩者,出這餿主意的人就該下十八層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