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愣了一下,過了一會,李友說道,“陛下,為何不設置在北京?”
李自成心想就知道你們這幫人想讓子孫在北京享福,要是讓你們這群人在北京,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得向八旗看齊了。
於是他說道,“你們希望自己的後代是現在明朝勳貴那樣的廢物嗎?再說了,你我祖墳都在陝北,都來北京了祖墳不要了?”
李自成這番話讓眾人感覺怪怪的,但他們一時又不知道怎麼反駁,於是李自成繼續說道,
“再者,學校設立在西安是因為,我想在西安設立的是一座軍校,既是軍校,就不宜設在北京。”
頓了頓,李自成又說道,“在我看來,軍隊還是交給自己人放心。”
當然李自成想的是,不用這個方法的話,在華夏現在的文化情況下軍校怕是招不到學生的……
眾人聞言倒是鬆了口氣,如果李自成仍然願意讓勳貴們掌握軍隊,那問題就不大,因為這從側麵說明李自成暫時還不打算過河拆橋。
於是劉宗敏首先表態道,“陛下說的是,軍隊不歸兄弟們管難道給我們的那群手下敗將管?”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田見秀卻皺了皺眉頭,說道,“陛下,雖然老兄弟們大多出身軍戶,但也不能因此就斷定所有人都適合從軍吧?如果勳貴們想要讀書,進入文官係統的話,是不是也要給他們一點機會?”
“你說的沒錯,不過以勳貴的身份和百姓競爭是不合適的,我準備仿照宋之三舍法,建立給勳貴們學習的學舍,按照勳貴子弟學習的表現分為上中下三舍,上舍中優秀的勳貴子弟可以入朝為官,當然,名額不會很多,因為勳貴總歸不宜過多介入官場,以免影響布衣進入仕途。”
是的,李自成準備用魔改版的三舍法給勳貴提供入朝為官的途徑,防止出現士子們一言不合就罷考來威脅朝廷,將來他必然要進行諸多改革,組多改革會觸及到傳統官僚的利益,為此李自成不得不多做準備。
談了有關將來勳貴子弟的安排之後,李自成話鋒一轉,說道,“我看史記中有一個記載,雖然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了,但是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仍然派了專人祭祀陳勝,以此表彰陳勝在反秦起義中的貢獻。”
在場幾人一臉莫名其妙,不知道李自成這個時候突然扯曆史是什麼意思,不過他們很快就知道了:
“羅汝才,袁時中,賀一龍畢竟當年和我們一起參與了起義,當年為了統一事權,不得不使用一些過激想法,有時我也在想,如果當時我不那麼急的話,會不會能用更好的方法將他們整合起來?”
李自成之所以準備給這三人平反,是為了拔掉隱藏在非闖營人馬中的尖刺,同時向天下表明既往不咎的姿態,爭取那些從這三人手下投明的原農民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