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蒙古諸部戰力不要說比當年成吉思汗年代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了,就是比起嘉靖年間俺達汗時代的蒙古軍隊戰力都相距甚遠。
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隨著蒙古諸部喪失了自己的手工業體係,其戰力的不斷下滑也是可以預料的,而且蒙古諸部在和大明貿易時始終處於絕對的貿易劣勢,這使得蒙古諸部本就脆弱的經濟更加惡化,沒有經濟支撐就沒有能力打造更好的裝備和維持強壯的士兵,於是蒙古諸部的戰力最終退化成了馬匪水平。
因此順軍並不把蒙古諸部的騎兵放在眼裏,許多順軍士兵出身本就是明軍邊軍,對蒙古諸部還是相當了解的,這些家夥除了跑得快之外戰力也就那樣。
於是順軍大軍出大同之後兵分兩路,一路走東邊,向著明朝設立的但已經荒廢的官山衛前進,一路沿著水路收取同樣已經被廢棄玉林衛、鎮虜衛,雲川衛,直抵歸化城。
在歸化城附近活動的蒙古部落主要是土默特部和一些被清廷遷徙至此的察哈爾部牧民,察哈爾部在林丹汗跑路之後就成了廢物,而土默特部同樣沒有好到哪去:
居住在河套地區和青海的土默特蒙古還有些實力,而歸化城的土默特右旗則完全是看清軍的安排才能保住現在的地位,他們如同後世某些國家,早就將防衛能力拱手讓給了清軍。
因此,當順軍兩路大軍開過去之後,土默特的小部落紛紛望風而逃,一起湧向歸化城,順軍沒有費多少勁就完成了既定目標,收複了一眾廢棄衛所,並開始在這些衛所的基礎上重新築城。
逃到歸化城的土默特人添油加醋把順軍說得越來越玄乎,包括但不限於順軍派出了三十萬大軍要掃滅土默特部,順軍人人都有火器,火炮不下百門,以及順軍騎兵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土默特騎兵完全防不住雲雲。
越來越多的土默特人湧向歸化城,這座城市很快擠滿了四處逃過來的土默特人,恐慌情緒迅速蔓延開來。
土默特人見順軍來勢洶洶,知道單憑自己的能力肯定守不住歸化城:
歸化城雖然號稱塞外第一城,但和關內的堅城相比就不足為道,而且土默特部沒有火器,麵對帶了火炮過來的順軍隻能被動挨打。
一旦順軍下定決心的話,破開歸化城不過是時間問題。
當然,要說這群土默特人存了心思與歸化城共存亡那就高看他們了:
他們一邊派出使者趕往科爾沁報信,一邊又派人和順軍談判,而一些土默特小部落見順軍有常駐的跡象,幹脆就派人過來商討歸降事宜了。
“什麼?!順軍打到歸化城了!”消息傳到錦州的時候,正在錦州視察軍務的多爾袞簡直不敢相信,這都多久沒有關內的軍隊抵達過歸化城了,順軍這波突然襲擊還真讓他有些意想不到。
“是的,攝政王,漢人軍隊來勢洶洶,旌旗遮天蔽日,人數絕對不下十萬,而且他們在很多明軍廢棄的衛所那裏重新修築城堡,看起來是要常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