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跑到羅州躲起來的朝鮮王李倧來說,事情已經不會再糟糕了,因為他現在已經無路可退了,再退的話就得轉進海裏了。
李倧一開始決意與清軍作戰是因為順軍答應了會入朝作戰,但由於順軍的實力,或者說大順支援朝鮮的力度比他以為的要小得多,而朝鮮自己的軍隊則完全擋不住清軍,因此仗打到現在,朝鮮八道已經丟了七個半,李倧甚至一度考慮過學習宋朝的宋徽宗禪位以甩鍋給兒子。
但好在沒等李倧把這個計劃付之行動,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清軍被順軍阻截在了全州,戰線因此僵持住了,這讓李倧又覺得或許朝鮮還有勝利的希望。
這一天,像往常一樣,順軍使者又派人送來了前方的戰事情況:
什麼,你問為什麼前線軍情要順軍的人送給李倧?
額……現在李倧手上已經沒幾個兵了,或者說各地的朝鮮正規軍幾乎已經打光了,現在活躍在朝鮮各地的,是各式各樣的義軍。
而且這些朝鮮義軍名義上的老大也不是李倧,人家認的老大是大順駐朝鮮大使韓霖。
雖然有些不爽,但李倧現在也想不了太多了,他這個皇帝當得實在心累,他現在隻想苟到死,至於死後的事情,那就隻能相信子孫的智慧了。
不過出乎李倧意料的是,和以往不一樣的是,這次送來的消息居然是好消息。
清軍向北撤軍了!
現在全州城外的清軍營壘已經被順軍和朝鮮義軍一一摧毀,同時順軍和朝鮮義軍一路追擊,乘勝收複了清州,朝鮮義軍前鋒甚至一度突進到了京畿道左道,朝鮮如今的地盤從半個道擴展到了一個半道,真是可喜可賀。
雖然收複的地方不多,但至少終於開始反攻了,看起來朝鮮戰局在堅持下去的似乎真的有勝利的可能!
當然,順軍這邊很快就猜到了清軍北撤的原因:
羅虎對韓霖說道,“韃子北撤了,看來陛下必定是派人在北邊有所動作了。”
此時羅虎正帶著順軍士兵剛還有跟在順軍身邊的一堆朝鮮義軍剛收複清州:
當然清州並沒有發生戰鬥,清州的清軍一走,清州軍民立刻便打開城門迎接天朝大兵進城。
韓霖點點頭,對羅虎說道,“一定是這樣,那現在我們可以想辦法打出一些反攻,讓建奴首尾難顧。”
作為火器專家,韓霖在用朝鮮義軍做了多次實驗,已經大致摸索出了燧發槍戰術的方法:
好吧,其實也沒什麼方法,就是普通的線列步兵打法,事實證明越簡單越實用,其他花裏胡哨的戰術都不如“排隊槍斃”戰術這個簡單粗暴和戰術來得實用。
頓了頓,韓霖又繼續說道,“現在朝鮮人和建奴已經是不共戴天之仇,各地義軍打到現在還活著的也是一把好手,依我之見,將軍不妨想辦法把這一批朝鮮義軍士兵都收入麾下,以後也許會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