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元朝一通亂七八糟的統治和軍閥混戰之後,明初北方人口凋敝,朱元璋不得不對河套地區進行了小幅度收縮,以確保長城以南的重新漢化。
很多人詬病朱元璋沒有在明軍氣勢如虹的時候進軍西域,殊不知朱元璋在北方十室九空的情況下能夠恢複河西走廊並將其再次漢化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其後明朝逐漸放棄河套內遷,名臣楊一清曾經主張控製河套,理由是失去河套以後陝北“以一麵而遮千餘裏之衝,遂使河套沃壤為寇之巢穴。”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明朝沒有進軍河套,至嚴嵩掌權時期,複套與否變成了政治問題,嘉靖帝利用複套問題清除了大批清流,至此以後明廷不再提議複套問題。
此時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主要為鄂爾多斯部,而鄂爾多斯部雖然在1637年便向清廷進貢以示臣服,但是清廷鑒於鄂爾多斯部的特殊地位沒有過多插手,其實際上是一股獨立的勢力:
鄂爾多斯部祖上是成吉思汗的護陵衛隊,在蒙古部落中地位超然,一般不參與蒙古草原上的爭鬥,其他部落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找鄂爾多斯部的麻煩。
鄂爾多斯部濟農葉齊岱青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鄂爾多斯部的超然地位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
一是不涉及其他部落的利益,二是和長城以南的中原勢力對河套沒有興趣。
但現在情況有了一些變化:
葉齊岱青一直密切注意著大順和大清的消息,他知道現在大清被順軍攔截在了歸化城以東,歸化城一帶大批土地已經完全被順軍掌控,許多內地的農民來到草原上耕種,同時順軍也在修築城池,將歸化城周圍的土默特人和察哈爾人編戶齊民。
這種架勢對於葉齊岱青來說相當不妙:
大順看起來像是要徹底解決蒙古諸部的問題!
想到順軍能夠占下歸化城而清軍卻沒什麼辦法,葉齊岱青判斷現在草原上順軍的戰力要高於清軍,那麼這樣的順軍不是鄂爾多斯部可以對付得了的。
想了一陣,葉齊岱青決定先去找在鄂爾多斯部中有名的賢者,薩納囊徹辰洪台吉商議。
薩納囊徹辰洪台吉早年致力於蒙古諸部的統一事業,但在林丹汗被清軍吊打,察哈爾部降清之後他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轉而於八白室埋頭修書。
不過其在鄂爾多斯部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葉齊岱青從不敢忽略這位大賢者的意見。
葉齊岱青見到薩納囊徹辰的時候,他的大帳之中已經擠進了不少小部落的首領,葉齊岱青頓時眉頭一皺,這些人已經來到這裏,說明情況惡化的速度比他預計的快多了。
見到葉齊岱清到了,諸位小頭領趕緊讓開一條道,葉齊岱清走進大帳之中,向薩納囊徹辰行禮之後問道,
“現在漢人軍隊打算收複河套了,徹辰洪台吉您怎麼看?”
薩納囊徹辰看向葉齊岱清,淡淡說道,“不外乎戰和走三策,您想用哪一策?或者說諸位打算用哪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