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對於中南半島的情況並非一無所知,而且這次前往安南之前他還特意做足了功課,自然知道阮福瀾這家夥在想什麼。
這家夥無非是擔心大順保護占城國,使得他無法繼續向南擴張。
說道占城國,占城的曆史就是被安南不但侵蝕的曆史,從與安南南北分立到被安南不斷侵略,占城在曆史上少有榮光,好不容易趁著安南陳朝內亂之際勝了一場,奪回了一些土地,但不久之後安南出了個猛人黎利,一切就變了。
明永樂年間,明軍占領安南,設立安南布政使司,並派駐官員。
一開始安南並沒有太多人反抗,包括黎利:
後世安南人把黎利吹成了一個天生的英雄,但實際上黎利一開始是在安南布政使黃福手下當官,換句話說,這家夥也是帶路黨之一。
但是明廷管理不善,大量明廷官員根本無心治理安南,而是秉承著撈一把就走的思想在安南胡作非為,最終激起了安南大起義,黎利判斷明軍無法在安南長久維持於是加入了反明陣營中。
在與明軍的戰爭中黎利指揮安南軍隊擊殺明軍宿將,參與過靖難戰爭的大將柳升,從而威震南洋,後來明軍前線總指揮王通擅自與黎利簽訂合約(所以丟失安南這事上朱瞻基其實是背鍋俠,前線將士不想打了他有什麼辦法?),撤出安南,黎利不可思議地從明軍手中完成了複國大業。
安南從此對占城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占城被一路吊打,到如今隻剩下賓童龍地區的一小塊地盤,說是國家還不如說是一個城邦。
阮福瀾眼看徹底滅亡占城就在眼前,現在大順突然跳出來要收占城做藩屬國自然心有不甘,於是極力勸阻鄭芝龍不要收占城做大順的藩屬國。
不過阮福瀾想錯了,鄭芝龍確實不打算保護占城國,他想的是既然占城國隻剩一點地方了,大順完全可以把占城打下來:
反正皇帝給了他全權處理南洋諸國的權力,再說了開疆拓土總不能還被處罰吧?
因此阮福瀾的話鄭芝龍並不怎麼當回事,他隨意找了個借口敷衍了阮福瀾,然後為免夜長夢多,不久之後就率領艦隊大舉南下,直撲占城而去。
占城國國王的膽子比鄭芝龍想的要小的多,大順的艦隊出現在占城水師的視野中之後不久,收到大順艦隊前來的占城國王巴弼立刻帶著王族眾人逃之夭夭。
這家夥似乎就不考慮大順有可能是來收朝貢國的,隻能說逃跑大概是已經成了挨打挨多了的占城國國王的本能反應了…
占城國王這一跑產生了巨大的連帶反應,很快大批占城人就跟著國王逃往馬來半島,以至於鄭芝龍帶著艦隊水兵上岸之後如同是來占城旅行一般,輕鬆地占領了占城全境。
本來鄭芝龍還在思考怎麼給占城國王安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現在好了占城國王跑路了鄭芝龍也不用想了,直接草擬了一道奏章,大致內容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