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順朝廷正式確定將在遼南發起一場大戰以後,保證軍需供給就成了頭等大事。
為了籌集足夠的軍糧,李自成讓戶部,皇家銀行調出了一大筆錢專門用以購買糧食。
同時,為了激發商人們的積極性,大順朝廷頒布了激勵政策,有主動運糧至遼地者,朝廷加價兩成收購,並依據船隻大小給予相應的補貼。
此前早已嗅到了商機的商人們早早就前往中南半島,裝滿了一艘艘糧船,就等著朝廷出政策。
現在朝廷頒布了政策之後,很快便有一艘艘糧船從南方啟程前往北方。
這些糧船將在天津靠岸補給之後轉向東邊,在旅順登陸,再走陸路運到複州。
當然,除了商人散戶之外,還有皇商大順糧食商社總社,實際上作為皇商,糧食商社總社才是這次籌糧的主力軍,商社名下的各家糧倉和商屯將為順軍提供大量的糧食物資。
於是,這官營的糧食商社總社的隊伍和民間商人的隊伍共同組成了一支龐大的運糧團隊,這個團隊從海上和陸地上形成了兩條後勤線,源源不斷地將糧食運往複州。
與此同時,大批順軍士兵也乘著海軍的船隻來到了遼南,這些士兵中不乏真正的遼人及遼人後裔,他們對於重返家園有深深的渴望,熱切地期盼著有一天能夠重回家園。
大量士兵和商團,民夫的到來讓原本荒寂的遼南半島現在變得非常熱鬧。
“真是一派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景象啊。”
已經到達複州的李過感慨了一句,他接過手下遞來的賬冊,問道,“現在軍需情況如何?”
手下連忙回答道,“稟都督,現在大批糧船雲集旅順,旅順港已經堵得水泄不通,還有更多的船隻正源源不斷地趕來,大軍軍需當是無礙。”
李過點點頭,說道,“那就好,那些主動前來的商船,錢一定要給足,切不可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手下說道,“都督放心,一切都按朝廷規製,凡運糧來遼南者,皆加價兩成,並給予補貼,我們都給足了銀子的。”
李過點點頭,他來到複州城牆上,看著城外源源不斷運糧的車隊,說道,“昔日明兵在這家領地上居然多次斷糧,此等荒謬之事決不可發生在我軍身上。”
手下連忙說道,“那是自然,我大順和前明不同,絕對不會出現那種匪夷所思之事。”
和順軍一樣,清廷那邊同樣也在關注糧食之事,多爾袞看著手中彙總的奏章皺起了眉頭:
清廷的糧食儲備並不樂觀。
範文程站在多爾袞一旁,對多爾袞說道,“攝政王,現在大清糧食緊缺,若是要維持一場大戰的話,恐怕是要加稅賦的。”
多爾袞說道,“那就加!此戰關乎大清生死存亡,其他事情都要為戰事讓路!”
範文程猶豫了一下,說道,“攝政王,這些年用於兵事上的消耗頗大,百姓們的負擔已經不輕了,再加上李自成那邊一直在蠱惑人心,民眾逃亡頗多,若是繼續加稅的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