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鋪是蓋州南邊的最後一道屏障了,清軍失去了榆林鋪之後,在蓋州一線就失去了戰略縱深,蓋州的清軍將直麵順軍的威脅。
而且由於東邊山地丟了,大片嶺關和石門關的壓力陡增,譚泰和圖海兩人都表明現在這座關卡不可能守得住了。
所以蓋州已經成了死地,而一旦蓋州失守海州也很難守得住,所以多爾袞直接下令讓海州,蓋州,大片嶺關,石門關等城鎮據點的清軍全部後撤至遼陽,構築新的防線。
至於多爾袞自己,他已經離開了蓋州,他是一個果斷之人,既然決定放棄蓋州和海州,那就直接帶著八旗人馬撤回遼陽。
由於順軍大隊人馬就在後麵,這次清軍倒是沒有焚城,不過清軍還是把蓋州和海州的存糧付之一炬,以防止順軍獲取存糧之後迅速休整並安定下來。
在清軍大舉撤出蓋州之後不久,順軍便大踏步進入蓋州。
這個時候蓋州城中的八旗旗人大部分已經撤出,留在城裏的大部分是一些漢民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倒黴的旗人來不及撤出就被順軍堵住了。
這時候大片嶺關和石門關的清軍也撤走了,劉芳亮部的順軍便走這兩個關卡來到了蓋州,遼南的幾部順軍於蓋州實現勝利會師。
順軍安定了蓋州之後立馬帶人從金州和複州抽調糧食前往蓋州補充,接著順軍稍作休整後便撲向了海州。
不過順軍還是晚了一步,海州的清軍同樣已經撤出,順軍輕易地占領了海州,至此,遼南四衛被順軍全部收複。
不過此時的遼南四衛相比於明朝時期的繁榮已經大不如前,明清雙方在遼南的拉鋸戰再加上清軍的肆意屠戮使得遼南四衛人口大幅度減少,土地荒蕪情況非常嚴重。
後來明軍在遼地的戰局完全崩壞之後失去了真正威脅清軍的能力,清廷便開始著手恢複遼南的生氣,但是到現在,遼南的恢複狀況仍然相當有限。
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地廣人稀的情況倒是讓李過,劉宗敏和劉芳亮三人倒是鬆了口氣,按照李自成當年給順軍將士們畫的大餅,僅憑河套和燕山一帶的土地其實不夠分:
哪怕加上了新開拓不久的青海,朝廷賬麵上仍然是欠著不少該撥給將士們的土地的。
實際上大部分順軍占領北京之後才投降的明軍士兵是沒有分到土地的,李自成對這些人的處理辦法是把分的土地記在賬上,收益以白銀的方式結算。
而現在遼南四衛多出了大片土地,也算是可以大大的補一補賬了。
“這樣,我上一道文書,把軍情向陛下和朝廷說明,接下來要不要打還是就此打住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來到海州之後,劉宗敏和李過還有劉芳亮兩人開了個小會,三人是這次戰役的主要統帥,最後的軍情報告自然得一起署名。
當然,三人都覺得戰事得到此為止了:
這段時間的連續作戰已經讓將士們相當疲憊,而且清軍仍然還有相當的實力,所以眼下最好是見好就收,先把遼南四衛消化下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