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朱慈烺歸降大順。
李自成雖然在當農民軍的時候殺了不少大明宗室,但是李自成自從建立大順之後就沒有殺過大明宗室了:
不論是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晉王,山東的魯王,德王乃至於在開封給當時的闖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的周王,李自成都沒殺,僅僅是取消了他們的特權,收回了一些田地而已。
再加上在北京的時候,李自成對崇禎帝的評價還算可以,看起來李自成對於朱家並沒有太大的惡感。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明這麵旗幟現在沒啥號召力,所以李士淳判斷如果朱慈烺投降的話,李自成大概率還是會給個花瓶待遇的。
但是朱慈烺卻否決了這個方案,他真想投的話在南京就投了,還用等到現在?
朱慈烺對吳三桂和李士淳說道,
“祖宗江山交到朕的手裏,朕守不住已是無顏麵見祖宗,父皇為闖賊所逼,殉國於北京,若是朕屈膝投降李自成,如何與父皇交代?”
李士淳和吳三桂兩人默然,既然朱慈烺要堅持和順軍作戰,那麼李士淳和吳三桂就要替朱慈烺考慮接下來明軍剛往哪轉進了:
毫無疑問,一旦順軍進軍雲南,明軍大概率和以往的表現一樣:
一潰千裏都是好的,更大的可能性是大規模倒戈。
事實上朱慈烺相當懷疑手下這幾個將領的忠誠度,楊展和曾英這兩個四川來的將領已經有些聽調不聽宣,楊畏知和沐家倒是看起來比較忠誠,但考慮到他們之前被土司打得夠嗆,他們的忠誠其實沒啥價值。
所以一旦順軍大舉進軍雲南,雲南百分百是守不住的,吳三桂給朱慈烺的建議是進入緬甸。
朱慈烺皺了皺眉頭,說道,“我們前番剛與緬甸簽訂盟約 ,現在卻去打緬甸的主意,這會不會有些說不過去?”
吳三桂對朱慈烺說道,“陛下,眼下大明隻有兩個方向可去,一個是暹羅,一個是緬甸,但是暹羅已經成了大順的藩屬國,進入暹羅的話很可能會引來順軍,那樣的話就太危險了。”
李士淳也跟著說道,“吳將軍說的對,進入緬甸的話順軍應該不會支援緬甸,緬甸也不敢讓順軍支援,至於緬甸的實力……”
吳三桂結果李士淳的話說道,“雖然我軍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每次與闖賊作戰都是一潰千裏,但是打打緬甸這種貨色還是足夠了。”
見李士淳和吳三桂這兩個自己最信任的文武都這麼說了,朱慈烺點點頭,說道,
“那既然如此,就按你們說的,準備一下,進……”
朱慈烺想了一陣,一時半會想不出什麼名義,李士淳說道,
“向緬甸借些地盤,緬甸既然是我大明的盟友,現在大明有難,緬甸於情於理也應該借些地盤給我們度過難關。”
朱慈烺點點頭,說道,“對,就是這樣,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準備,準備向緬甸人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