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點點頭,說道,“既然你們有這份心,我也不好駁回,這樣吧,你先簽了這份宗藩條約,這樣長州藩就能成為大順的外藩,等到附近其他諸藩都歸順之後,我再上一道奏疏,讓陛下來決定怎麼處理。”
毛利秀元點點頭,然後說道,“將軍,這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下鬥膽問一句,成為大順外藩之後,我長州藩的武士能否參加大順在九州舉行的,那個,那個……”
“恩科,”孫可望接過毛利秀元的話,說道,“當然可以,在九州的恩科本來就是針對倭國各地的,我大順不搞地域歧視,隻看才能,隻要能力足夠,就能為朝廷效力。”
“天朝果然雅量非凡!”毛利秀元又吹道,“要不是在下年老力衰,在下也要去參加恩科,為大順效力。”
毛利秀元的高興是發自真心的,當然他的高興不是因為什麼恩科,而是因為毛利家這下子可以甩掉不少武士了,毛利家的武士同樣不少,這群人一直是長州藩的一個大包袱。。
毛利秀元這麼配合倒是讓孫可望非常滿意,他覺得長州藩看起來倒是一個不錯的帶路黨,於是孫可望說道,
“成為大順的外藩對你們來說是大有好處的,你們可以去打聽打聽,現在九州島那可是相當繁榮,而且民眾再也不會餓肚子了,更重要的是,有我們保護,你們也就可以卸下幕府強行給予的包袱。”
毛利父子自然點頭稱是,過了一會,孫可望又說道,
“實話告訴你們,你們倭國這些垃圾土地大順是看不上的,大順的真正目標在南洋,以後征伐南洋的話你們的武士能夠出力的話朝廷是不會虧待你們的。”
孫可望這是顯然在畫大餅了,順軍真的手下南洋的話土地也是優先給大順民眾的:
當然也會給倭國一點作為補償就是了。
不過毛利父子其實不關心這些,反正他們又不需要去南洋,他們關心的是當下的事情:
毛利秀元對孫可望說道,“孫將軍,現在幕府軍被天朝麾下的武士一戰打得心驚膽寒,頭也不回地跑回江戶去了,在下建議將軍不妨率領大軍乘勝追擊,徹底擊潰幕府!”
孫可望其實並不想推翻幕府,他又不傻,倭國這環境注定了李自成不會在這上麵做什麼大的投資,再加上源源不斷的大順商品衝擊,那麼將來倭國的衰落是必然的,自己接手一個必然衰落的國家,他不會去當這個背鍋人。
所以在孫可望的設想中,幕府將成為代理人這一類的存在,而自己這些西營將領則將成為太上皇一般的存在。
於是孫可望說道,“幕府此次無故襲擊九州,我軍自然要給予懲戒,不過幕府畢竟是你們倭國的實際掌控者,怎麼處理不是我們說了算的,需由朝廷說了算。”
毛利父子琢磨了一陣,孫可望的意思應該是不想推翻幕府,不過長州藩已經投靠了大順,幕府將來想找麻煩也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