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下旬第六天,永寧長公主李文月終於等到了姍姍來遲的正使官員蔣師仁,以及他率領的訪問團。於是大約八百人的出訪團就湊齊了。
這裏麵,光是帝國錦衣衛-情報科-櫻花組的人就有330人之多!櫻花組的第1小隊至第40小隊,40個特工小隊參與到這次行動。這還沒算上錦衣衛在驃國預先布置的暗線人員!
等到這到了十一月初五,湊齊的訪問團開始從蒙舍州出發,前往驃國首都——卑謬城。
剛上路不久,蔣師仁問她:“長公主,在下有一事不明。我們這支訪問團大部分人已經是護衛了,這一路上的安全應該不成問題,上麵給我們加派三百多名錦衣衛充當護衛又是何必呢?”
李文月不太想理睬這個鴻臚少卿,隻是隨意地瞥了他一眼,“看來,你這個使節團團長還是被蒙在鼓裏。我隻提示兩個字——班超。”
於是,蔣師仁的神色內斂,一雙眼睛仿佛閃過一絲火花般地變得炯炯有神了起來。
畢竟是當年跟隨著王玄策,參與了北天竺大亂鬥的狠人,蔣師仁立刻秒懂。
隨後,這位年近五旬的中年老大叔忍不住在路上擦拭了自己的佩劍。
當使節團離開大唐帝國的國境的時候,隊伍的前鋒高舉7米旗杆,豎起了十二麵巨大的旗幟。這些旗幟是以紅色為底色,以黑色鑲邊的“日月星輝”旗幟。這就是大唐帝國的軍國戰旗!
......
轉眼來到開天九年的春耕時節。
就在這些武裝外交使節滿腦子裏想著如何剁掉驃國國王的狗頭的時候,朝廷高層卻並不怎麼在乎帝國在西南邊疆的這點小動作。
要知道,如果不是因為李康寧在今年大朝會上提及了貞觀二十一年的那場北天竺大亂鬥,恐怕朝堂上就真沒有幾個大臣記得那場涉外戰爭了。
畢竟,如今多數朝中官員對國際局勢的注意力已經被兩位皇帝引導到了其他的熱點領域。
首當其衝的就是帝國的西部邊疆和東部邊疆。
其次,就是西藏行台生產建設兵團的組建,以及青藏高原的人口遷移工作了。至於後者,當然是要把大多數原屬於吐蕃的各部族的農奴人口遷移出去,分散到青海行台、劍川行台和安西行台的農墾區,以及內地廣泛存在的仆役市場,從而將西藏行台的人口縮減九成,把拉薩河流域大部分區域暫時變為無人區。並且,原本的吐蕃奴隸主群體也基本上被唐軍押送到長安,變成能歌善舞的舞者。
這就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將吐蕃舊奴隸主勢力複辟的希望徹底斬斷。
當然了,此時的朝中重臣們,無論文武,他們的注意力基本上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引住了。
“鏗鏗鏘鏘......”“哢噠哢噠......”“吭哧吭哧吭哧......”
高度3.5米,長達6米,自重12噸的渾身鋼筋鐵骨的機器持續運轉著,不由自主地發出金屬零件碰撞聲和摩擦聲。
這輛蒸汽拖拉車渾身赤色與黑色交相輝映的塗裝,讓自身的軀體顯得極為醒目。車頭的那台額定輸出功率高達54馬力的三脹四缸往複式蒸汽機,源源不斷地給它提供向前邁進的力量,再經過一係列傳動機構的作用,讓兩對金屬車輪向前運動。兩個直徑2.5米的後輪是驅動輪,兩個直徑1.6米的前輪隻提供轉向功能。而為了加強拖拉車的轉向能力,兩個後輪被設計成可以獨立調速的,也就是說可以利用顯著的轉速差異來進行轉向。
可以說,這是目前神機局製造的最複雜的機器之一。
它尾部拖動的二十片鑄鐵犁,組成了寬達三米的工作麵。犁片上麵的配重平台上,薑恪、劉仁軌、閻立本三位宰相和另外十位將軍站在平台上,增加了犁鏵的配重。這樣一來,這20片鑄鐵犁頭都深深地紮入土壤之中,進一步確保了翻耕效果。
隨著吭哧吭哧的發動機的聲音向四周傳出,這台威武的鋼鐵巨獸傲然地發出機械運轉的噪音,向圍觀群眾宣示著自己的力量。在這片實驗田上,所到之處,一切秸稈和雜草紛紛被碾成碎片;所經之地,土壤紛紛聽從它的號令,乖乖地被它鏟得鬆鬆碎碎,乖乖地排成整整齊齊的壟溝。它仿佛這片農田的主宰一般,這片田地的一切仿佛都向它俯首稱臣。
將將一個小時的工夫,這台鋼筋鐵骨的不知疲勞的“鐵牛”就已經把十八畝地翻耕完畢。與此同時,隔著一條阡陌小路,另一塊相鄰的農田裏,那頭牽引著一把曲轅犁的大黃牛還沒翻耕完半畝地,就得氣喘籲籲地休息一陣子了。
這就是機器與牲畜在力量上的懸殊差距。這份懸殊的差距,被在場的大臣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當然,更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這輛蒸汽拖拉機的駕駛者竟然是兩位帝國至尊!
按道理說,“天子躬耕籍田”是個很正常的政治作秀活動,但此時“皇帝親自帶頭春耕”這一幕戲碼卻被兩位帝皇玩成了史詩級畫卷。
畢竟誰也沒見過大唐帝國的皇帝親自駕駛蒸汽拖拉機來耕田的畫麵啊!
隻可惜現場的蒸汽拖拉車隻有這一輛,隻有十幾位大臣能夠有幸站在奮鬥者1號後麵的犁鏵組的平台上,親身體驗這台機器的魅力。
當然,在場的其餘官員以及周圍的上千名圍觀群眾同樣都是見證者。在人們的見證下,兩位帝皇駕駛奮鬥者1號完成了帝國曆史上蒸汽拖拉機的首次實際作業!
這時,已經作業任務的“奮鬥者1號”蒸汽拖拉車停靠在一顆桑樹旁,身穿翻領窄袖玄色衣袍的李安樂與李康寧在駕駛室裏操作了一小片刻,將拖拉車的運動係統鎖死。
然後,艙門向外打開,李康寧先從車門裏鑽了出來。此時拖拉車車頭的那根煙囪還在冒著青煙,可見蒸汽機的鍋爐並未熄火,發動機還在低功率狀態下緩緩運行。
李貞、薑恪、閻立本以及其他諸臣圍攏在奮鬥者1號周圍熱烈地討論著,這一夥大臣先看到聖文皇帝先走下了這輛蒸汽拖拉車的車門,便紛紛聚攏過來,對聖人拱手拜賀。
“哈哈哈!恭喜聖人賀喜聖人啊,此物耕田效率之高,一台便可勝過四十頭耕牛!”薑恪此時笑得合不攏嘴了。盡管他已經習慣了兩位帝皇身邊層出不窮的新鮮家夥,但畢竟涉及社稷民生,這位略顯年輕的宰相的情緒即刻高漲了起來。
“不止!”李貞掰著手指掐算道,“一頭強健的雄性晉南黃牛或者水牛,在半個時辰之內,也隻能翻耕三分之一畝左右的田畝。而且還得考慮,牛不可能一天到晚不停歇地耕地,它需要進食和休息。依本王看,這一部蒸汽拖拉車能抵得上一百頭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