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戲幕落(1 / 2)

葉知秋為《赤伶》所寫的劇本,正是取自前世這首歌的背景故事。

據傳,在民國時期,倭軍發動戰爭,整個華夏正處於家國破碎,山河飄零的至暗時刻。

在一個名叫安遠縣的地方,倭軍進攻到這個地方之後,在縣城內無惡不作,而在縣城裏有一位戲劇名角,名叫裴晏之!

倭軍知道裴晏是縣城戲院內有名角兒,所以,專門到戲院中,要求裴晏之給他們單獨演一場,以慰問所有士兵。

如果裴晏之若膽敢拒絕的話,那麼,他們便燒了整個戲院乃至縣城,所有人都難逃一死。

裴晏之知道了倭軍的這個要求之後,並沒有拒絕。並且,專門為這些日本人安排了戲曲《桃花扇》!

是夜,鑼鼓敲響,戲幕拉開,好戲開場。

裴晏之上場,所扮演的“李香君”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彼時,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因為裴晏之的唱功了得,再加上這首劇目隨著表演的深入,在唱腔上會越來越悲壯,所以,漸漸地在台下大吃大喝的日本兵被曲風感染,也安靜了下來。

戲到濃時,戲台上的“李香君”大喝一聲“點火”。

原來,這正是裴晏之安排好的一幕,他知道這倭軍是不會放過自己和這一城百姓的,所以,橫下了一條心,要用一把火把這些來聽戲的侵略者都燒死,眾人與之同歸於盡。

直到敵人發覺,火勢早已蔓延,情急的倭軍想逃出去卻發現門早已被堵得嚴嚴實實,整座戲樓都在他們不知不覺間被潑灑了油。

熊熊烈火中,台上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裴晏之,依舊忘情唱著。

唱的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戲一旦開腔,即使台下沒有人也一定要唱完,凡人不聽不代表鬼神不聽。

既然侵略者想聽戲,那就聽著去見鬼神罷。

位卑未敢忘憂國,都道戲子無情,怎知戲子也有心。

故事的真實性已無法考究,但其中的精神氣節卻打動了不少人。

這首歌唱的,是當時年代一名身份卑微的戲子,在民族大義麵前,堅定選擇犧牲自己,也絕不做亡國之奴的骨氣!

......

舞台中,歌聲依舊。

在唱到第二段副歌戲腔的時候,熊熊烈火自舞台四周燃燒而起。

這是葉知秋提前與節目組溝通的舞台設計。

後台,總導演廖濤和一眾工作人員臉色緊張地看著台上。

當初,得知這個計劃,一向為追求最好舞台效果的廖濤極力反對。

舞台上持續不滅的火焰危險係數太大,而且梅子雲還要做高難度的動作,一旦失手的話,火焰立刻能將兩人的戲服點燃。

但葉知秋與梅子雲皆堅定地選擇了不作任何改動,最終廖濤隻能無奈妥協。

他的腳下,是一排滅火器,節目組還安排了醫護人員隨時待命。

廖濤漸漸覺得,連自己這個做導演的都有點跟不上葉知秋的節奏了。

這小子玩是真玩,猛也是真猛啊!

【台下人走過 不見舊顏色

台上人唱著 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 她唱須以血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