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簽約環球唱片的新聞,在熱搜榜上足足停留了三天。
實在是因為這是近十年以來,以最高調姿態宣布進軍歐美樂壇的歌手,這件事不但在音樂圈內引起巨震,連官媒也被驚動了,專門出了一篇報導。
標題是“用實力說話,優秀的音樂作品是跨越國界的語言”。
官媒自然不可能像一心想博眼球的娛樂媒體一樣用“非吹即黑”的鮮明態度寫文章,但在文章中依舊用文化人的方式“狠狠”地誇了葉知秋一遍。
一下子,原本快要退出前十的熱搜又“翻火”了一把。
與此同時,上京某處出租房。
坐在書桌前的石暖暖正用電腦瀏覽著新聞,屏幕上顯示的正是官媒那份關於“葉知秋”的文章——下麵網友的評論。
因為文章的內容,評論區似乎發生了罵戰。
“沒聽過葉知秋的歌,但個人覺得官媒這麼嚴肅的平台,居然親自下場表揚一名娛樂圈歌手,不太合適吧?”
這個觀點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有1.6萬的點讚,被高高置頂。
看到這裏的石暖暖氣鼓鼓地撇了撇嘴,正想抬手敲鍵盤,發現下麵有人替自己回複了。
“樓上那位大哥估計沒看文章內容就開噴了吧。”
“哈哈哈居然還有說葉知秋作品沒內涵的,那估計整個華語樂壇都找不出多少首有內涵的歌曲了。”
“估計在他的印象中歌手就是流量小鮮肉那種類型,那的確不值得官媒點名表揚。”
“真的建議好好聽聽葉知秋的歌曲,《水調歌頭》和《送別》都上我們學校詩詞課的課本了。”
“官媒表揚這家夥也不是第一次了吧,之前的《那兔》和《少年中國說》不說,他還有一個‘閱讀推薦人’的身份啊,都算是官方自己的代言人了。”
“葉知秋要真能在歐美樂壇大火,官方肯定也是喜聞樂見。”
“豈止是喜聞樂見,估計能笑咧嘴,別小看文娛作品的文化輸出能量,韓娛都成為韓國的國家級項目了...”
石暖暖依次給反駁對方的評論點讚,然後突然看到一句話。
“祝狗作者能在歐美樂壇大火,但作為書迷就悲催了,新書更加無望了啊。”
這條評論底下全是附和的書友,作為曾經葉知秋的“專屬小編”,現在已經晉升為“資深編輯”的石暖暖也深以為然。
再瀏覽了一會新聞,石暖暖關閉網頁,正準備起身,突然伴隨著信息提示音,右下角的微信頭像跳動起來。
石暖暖順手點開,居然是葉知秋的信息,立刻打起精神定睛看去。
一葉知秋:滴滴,呼叫編輯大大。
石暖暖會心一笑,手指紛飛打字回複。
石頭:舉手.jpg
石頭:葉哥有什麼事嗎。
一葉知秋:還真有事,方便電話嗎。
石暖暖一愣,回了個“可以”,沒多久手機鈴聲便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