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迵懷揣著大明瀛王親手書寫的《宗藩六條》,步履沉重,身形蹣跚。
走出天使館,鄭迵看向緊緊跟在身側的孫元化。
“初陽先生,老夫自顧趕往首裏便可,就不勞相送了。”
孫元化微微一笑,“我家殿下叫我親自相送,書信遞到中山王麵前,如有不明,可當麵解惑。鄭三司,請吧。”
鄭迵苦笑連連,“大明不是不與民爭利麼,怎的到了瀛州規矩就變了?”
孫元化正色道。
“鄭三司此話有誤,世間言利,有大小之分,小利利己,大利利國。
這些走私販貨之輩,無法無天,動輒劫掠殺人,本就為我大明之禍胎。如今我家殿下海上立府,規矩四方,使官私皆守法度,不單單我大明沿海倭患可解,琉球亦會得享太平。此百利而無一害之事,怎的是與民爭利呢?”
“可......可久米村仰賴海貿為生,就在幾日前,也為保衛那霸流血流汗,衝鋒陷陣,更侍奉殿下如神明。若此政一出,叫久米村人如何自處?”
孫元化暗暗歎息,這久米村就是福建浙江沿海的縮影,憑借海貿獲利,但提到收稅,也就家不是家,國也不是國了。
“鄭三司不必擔心,隻要尚王應允《宗藩六條》,我家殿下便會召集久米村紳商巨賈議事,陳述厲害,此舉於他們而言未必是壞事。
不談其他,七島眾為我水師所滅,每年為他們省去多少買路銀,又救了多少條性命?做人要知足,做事要有分寸,眼光要放長遠。”
說話間,兩人各自鑽進一頂轎子,顫顫巍巍趕往首裏城。
轉眼來到首裏城,入宮參見。
中山王正等的心急,朱常瀛若走,他也想跟著走,不然留在琉球等著倭奴砍腦袋麼?
鄭迵倒也沒有隱瞞,簡單陳述幾句,便將《宗藩六條》奉上。
中山王看過,麵色沒有變化,卻透著絲絲古怪。
信件傳送,在座的大臣一一看過,有人喜有人憂有人笑眯眯看熱鬧。
中山王尚寧輕輕咳嗽幾聲,略有為難的對孫元化說道。
“尊使可否容本王同臣公商議一二?”
孫元化微微躬身。
“理當如此,外臣便在偏殿等候,若王上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召外臣相問。”
待孫元化退出殿外,中山王看向三司向裏瑞,“王叔以為如何?”
向裏瑞想了想,說道。
“關稅之事老臣不明所以,不敢妄言。其餘諸事老臣以為並無不可,隻是大明天軍駐防何處有待商榷。”
“馬司使,你以為如何?”
馬良弼微微歎息。
“求人相幫自然有舍有得,老臣看瀛王殿下所提並無過分之舉,取締神社、推行官話應是為了杜絕倭患。
三司奏請大明皇帝陛下、采用大明度量衡更可拉近我琉球同大明之交往,有利而無害。
擇地駐軍也是應有之意。
隻是這關稅,臣以為四萬兩太少了,記得五年前,一年海貿所得可達六萬兩,是以當以六萬兩為準。其實......其實臣以為,或許關稅分成更為有利。”
中山王問道,“如何分成?”
馬良弼凝眉道,“瀛王殿下如此篤定關稅可分擔軍費,如此說來,這關稅豈不是要年入十四萬兩以上?例如均分,或者瀛王拿六成,我方拿四成?咳~咳~老臣也隻是一說,委實不知瀛王信心何來?”
“是啊!”中山王苦笑著問道,“這關稅依本王來看,就是對進出琉球之貨物征稅,去歲我們征稅多少?”
馬良弼回道,“征稅七千三百貫!”
“那為何瀛王殿下可以擔保四萬貫?”
中山王說到此處微微一愣,繼續問道,“等等,去歲海貿我國收入多少?”
“一萬五千貫!”
中山王愣住,眨了眨眼,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若應允瀛王所提,本王今歲便可收入五萬貫以上?這個......本王沒有聽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