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麼賺錢的買賣為何還要公開募股,無他,為了將更多的狗大戶綁在戰車上。
大明太大了,雖然大一統,雖然流官治政,雖然文化趨同,但不可否認,整個大明在經濟上的聯係是割裂的,江南人不在乎江北事,內地也不在乎邊塞如何。這是不行的,要把國家利益同盡量多的狗大戶關聯起來,要讓國家機器的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利益產生實際影響。
好吧,通過股市還可以把金銀集中至銀行,有些狗大戶總是愛埋銀子,這很不好,導致銀幣流通緊張,而投資股市就不同了,交易中心的數字跳來跳去的卻不影響銀幣通過銀行流通起來。
嗯,當然,王府也可以收獲一丟丟稅收。
總而言之,商行上市是個好東西。
之前試水的硫磺礦業就很成功,濟羅羅島上的土著都快被禍害光了,人不夠用,又跑到其他島上去抓,幾個城鎮圍繞礦區漸漸形成,人口莫名其妙就多了。
硫磺開采、提煉、加工一條龍。
最近又收到報告,在濟羅羅島發現了品質極佳的大理石礦,據那個叫顏思齊的家夥吹牛,礦深不知幾許,便做金鑾殿的立柱也綽綽有餘。然而朱常瀛可以確定,這貨絕對沒有進過紫禁城。
按著當初協議,島上發現的所有礦產,硫磺礦業都有十年的經營權,你就說吧,這股票怎麼可能不漲,會不會有人跟風也去淘礦?至於有多少人死在那裏,朱老七隻能說,不是他逼著去的。
總有人好吃懶做,總有人不安心種地,總有人不滿移民司的安排......
他們向往自由,愛吃愛喝愛賭愛嫖愛打愛殺,渴望刺激,討厭循規蹈矩,對於這些不安分的家夥,朱常瀛要大聲說,老子滿足你們!
有了硫磺礦業做鋪墊,三家商行上市很順利,股票當日便售罄。
售賣的方式很公平,搖號。
百股一份,誰買到誰運氣。
也就是說,瀛州交易中心當下已經有了四家商行公開發行。
而明年的上市商行,朱常瀛也有了計劃,大基建生生養肥了三家專業建築商行,其名稱相當樸素,瀛州第一建設商行、第二建設商行、第三建設商行,仍舊是王府參股,私商經營這種模式。
大明辣麼大,治河修路搞基建,這項業務就看不到盡頭,朱老七一向奉行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要將基建這門神技點滿,爭取幹成百年老店。
總之,朱老七要堅決培養工商,弱化地方官府權力,砍贓官的狗頭有用但作用不大,能夠產生製衡他們的力量,才是社會變革的根本力量。簡而言之,沒有資本就培養資本,如果資本淪為權力的工具,我大清就是一麵鏡子;如果權力淪為資本的工具,如果是本國的資本.......放眼四百年,就都是列強。要走什麼樣的道路,不言而喻。
資本同權力誰說的算才對社會有利?朱常瀛也弄不清楚,直覺告訴他最好能達到某種平衡。
至於平民,力量太過分散,永遠摸不到權力的腿毛,永遠是追求公平與正義路上的耗材。這輩子追求不到,那就下輩子;爺爺追求不到,那就輪到孫子......周而複始,無窮無盡。
好不,扯遠了,把經濟主體盡量多的網羅至交易中心,對於監管來說是一件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好處多多。最起碼發現豆腐渣工程,朱常瀛砍起人頭來方便。
在三家商行上市的同時,還有一件大事在同時推進,生絲期貨。
說到期貨,就不得不提到白米期貨。
當初朱常瀛拍腦袋濫發的遠期交易合約,就怎麼說呢,效果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去歲攏共收糧63萬石,約38000噸。而江南數省通過運河輸送北方的漕糧一年也不過400萬石。
當然,不是說南方每年僅僅向北方輸糧400萬石,這隻是公糧,商業交易量則遠遠不止這個數。按一人一年600斤糧,400萬石也不過能養活80萬人,對於幹旱缺糧的北方,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朱常瀛召集相關人等開會,討論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南洋還有多大的潛力可挖,如何將糧食交易做大做強。
大明的米價,南低北高,精米差價普遍在三錢,有天災就不說了,哪裏有天災哪裏的米價便瘋漲。
福建、瀛州米價約5錢每石,北方幾省則8錢以上,而安南、占婆、真臘、暹羅、柔佛、大城米價在3錢每石,量大還有優惠,一年三熟,這玩意就沒辦法比。
至於瀛州南洋領地,如婆羅洲、北呂宋等等,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打造為糧倉那是癡人說夢,現實條件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