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以身為餌,連克兩城(2 / 3)

協議的內容很誠懇,一點過分要求也沒有。

第一,葡方認可大明船隻在阿拉伯海航行自由,認可大明在印度、阿拉伯海沿岸利益,停止襲擊大明商船,不阻止大明商人同第三方貿易。

第二,葡方準許大明商人在果阿、第烏等葡方領地開展貿易,征收關稅不高於任何第三方。

第三,大明應尊重葡國在天竺海,阿拉伯海利益,停止對葡國船隻以及定居點襲擊。

第四,葡人應享有同尼德蘭人、不列顛人同等貿易地位,與大明開展貿易合作

......

協議總共有八條,看起來很公平。

但鄧通卻氣壞了,我特麼是強勢一方,協議裏邊既沒有割地也沒有賠款,這不是在開玩笑麼?

對於葡人在天竺西海岸據點,錫蘭早已經調查清楚。

鄧通沒有任何猶豫,提筆加了兩條。

第九條,割讓古裏、坎納諾爾兩處據點予瀛州。

第十條,戰爭賠款50萬兩白銀。

使者還要爭辯,便被鄧通趕走了,沒有決定權,跟他談什麼也沒有意思,浪費時間而已。此刻大軍居於最有利局勢,不趁機擴大戰果等待何時呢。

五日後,艦隊兵臨古裏。

古裏國,全稱科澤科德紮莫林王國,紮莫林為世襲王族姓氏。

嚴格來說,奎隆同柯枝也屬該國勢力範圍。

隻是天竺土邦太多了,一個城鎮也許就是一家王族,層層效忠,各自為政,政治製度極為鬆散。如古裏這樣的宗主國,強盛時管事就多些,衰弱時也就沒人鳥他。

這樣的政治體製注定極容易被外部勢力幹涉,東拉一拉西扯一扯,國家也就散了。

據錫蘭所知,古裏國為驅逐葡人曾發動過數次戰爭,甚至聯合周邊王國組建聯軍對付葡人,看今日結果也就知曉,失敗了。

古裏還沒有完全死心,武力不行就選擇另一套策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多拉幾個外部勢力過來,你們爭風吃醋打起來才好。

以夷製夷,對這樣的小國很有效,因為蛋糕太小了,不夠分。

我大清就不行,太肥,十幾頭豬來搶食也吃不完。

劉時敏走後不幾日,裝模作樣勘查地形的錫蘭留守便鑽入古裏王宮,試圖說服古裏王共同對付葡人。

可惜古裏王不為所動,雖然錫蘭總督府這兩年名聲鵲起,但終究也是外來戶,而外來人對於古裏國這樣飽經摧殘的勢力來說,就特釀是壞人,不論是西方的白皮還是東方的黃皮,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雖然如此,但古裏王還是以禮相待,沒有趕走幾個錫蘭留守人員。

當柯枝、奎隆的消息傳來,幾個錫蘭留守當即成為古裏王的座上賓,美酒佳肴,豪宅靚女,這待遇就提升了。

當鄧通雙腳踏上古裏土地時,古裏王的腰更彎了,因為感覺不一樣。

劉時敏雖然權勢滔天,但麵白無須,看著文質彬彬,人畜無害的,偶爾耍點小脾氣估計也會忍下。而眼前這位麵容嚴肅,身材魁偉,雙眸飽含煞氣,一看就不是個好打交道的。

柯枝屠城,殺的葡夷人頭滾滾,萬人喋血,這是真正的萬人屠!

“科澤科德紮莫林王國塔卡爾特來迎接大明將軍鄧通閣下。”

鄧通抱拳,“感謝塔卡爾殿下親來迎接,不勝榮幸。”

“將軍,本王已經備下酒宴,為您接風。”

“不急,不急!”轉過頭,鄧通看向古裏留守,“交代你的事情都做好了麼?”

“提督大人,這是屬下重新修正過的輿圖。城內部分無法探知,是根據古裏情報繪製的,可能有誤差。”

古裏留守急忙將一卷輿圖呈上。

鄧通打開其中一幅觀看,不由微微皺眉。

這座堡壘不好打。

奎隆,隻是一個小型據點,所以葡人放棄了。

柯枝堡足夠大也足夠堅固,但卻是幾十年前修建的,仍舊是立式傳統堡壘,而且臨海,城防炮大多老舊,最大口徑也不過十六磅炮。

但古裏堡,確切的說應該是堡壘群才對。

古裏城有南北中三座海港,南港名查利亞姆港。葡人聚居區就在該港內陸約三裏處,有內河通航。

這是一座大型棱堡,防禦設施齊備,且有護城河環繞。這也就罷了,最主要是河道狹窄,大型船隻雖可通航但卻沒有迂回空間,轉向都需要小心翼翼的。

這就令重炮沒有發揮餘地,便護衛艦也不能進入,因為進入河道就會淪為葡人火炮的靶子,挨打卻無法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