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磕磕絆絆,但同波斯人的交流卻卓有成效,令錫蘭總督府對西亞局勢有了進一步認知。
一則對薩法維政治製度有了進一步了解,總算大概弄清了什麼是十二伊瑪目,什麼是大維齊爾、埃米爾。
二則對薩法維外部局勢也有了清晰認知,簡單來說就是四麵皆敵。
在西部,薩法維同奧斯曼正在為爭奪大不裏士而糾纏,據說還涉及西北高加索地區幾個小國的宗主權。
總體上,薩法維處於優勢,大不裏士為薩法維控製。就在設拉子,還囚禁著一位西北小王國的國王,波斯人稱其為卡特利王國,信仰西方教。
在北方,有布瓦汗國同布哈拉汗國,同波斯也是爭端不斷,發生過數次大規模戰爭。
在東方,莫臥兒占領了原本歸屬於薩法維的坎大哈,阿巴斯引以為恥。
在南部臨海,薩法維雖不重視海洋,但也對葡人的壟斷貿易不滿。
腳下的這座小破港,還是薩法維趁著錫蘭爭奪戰時從葡人手中奪取回來的。
而距離港口咫尺距離的霍爾木茲島,格什姆島還控製在葡人手裏,導致這座海港一直也發展不起來。
經濟上,薩法維的財力顯然不能同隔壁的莫臥兒同奧斯曼相比,幹旱少雨,耕地稀少,大半人口以畜牧業為主,物產有限。
但老天爺總會給人一條活路。
令劉時敏沒有想到的,除了大量出口銅鐵毛毯皮料之外,薩法維的出口支柱竟然是生絲與絲綢。
其在裏海沿岸,有大片桑蠶種植區,產品遠銷羅斯國,奧斯曼,甚至通過高加索貿易線路出售至東歐諸國。
英國佬、葡人、尼德蘭人在灜州采購絲織品的同時,也同薩法維維持著大筆貿易額。隻不過薩法維的生絲質量以及絲綢品質也一般,而這些絲織品也未必全部銷往歐羅巴,奧斯曼同天竺諸國就會吃掉絕大一部分。
好吧,大明吃肉總要給人家喝湯。
僅就絲綢貿易而言,大明已經壟斷了朝鮮、日本、新大陸、西班利亞、南洋市場。對緬甸、天竺、奧斯曼也有部分斬獲。就還有不列顛、尼德蘭兩大客戶將絲織品售往世界各地。
大明海商在西洋主要經營中高端絲織品,足跡已經踏足北非。
這些年,大明沿海各省、灜州本島,甚至湖廣,桑蠶種植區一直在擴大。可即便這樣,絲織品價格仍舊堅挺。
由此可以推測,整個世界的絲織產量還是大大不足的。
灜州,以錫蘭為中心編織的龐大貿易網絡,可不僅僅兜售大明物產,大約有一半貨物來自於沿海各國,各港口之間轉手,利潤也就有了。
本次出海,除了指定交易物,還載有大量貿易品,比如絲綢、瓷器、茶餅、烏香、鏡子、印度棉布、香料、蔗糖、硝石等等。
到港第四日,三艘商船便自阿巴斯港起航,前往波斯灣內部貿易。
阿巴斯港雖然不起眼,但海灣內部卻從不缺少繁華貿易大港。比如巴士拉、布什爾、巴林、基什。
尤其奧斯曼控製下的巴士拉,可連接西亞貿易重鎮巴格達,通過巴格達轉口將貨物運往黎凡特,也就是地中海沿岸,而後經海運抵達希臘、威尼斯。
這就是歐羅巴大航海之前的傳統貿易路線,海上絲綢香料之路。
錫蘭總督府任務之一,就是打通這條航路,使之暢通無阻。隻不過這一次奔行在大洋上的主角將不再是景教徒商團,而是大明商船。
大明,不但要生產,還要負責運輸!
昨日,第一批商船返回,收獲巨大。
在巴士拉,兩船貨物兜售一空,巴格達總督親自接見帶隊船長,對大明商船的再次到來表示歡迎,且在貿易上給大額稅收優惠。
這令船隊異常振奮,便劉時敏也不淡定了,奧斯曼的熱情令他意外。
仔細想來,或許同哈布斯堡家族的鬥爭有關,葡人的封鎖令奧斯曼這個東西方貿易中間商損失巨大。
兩相對比,滿營帳的頭頭腦腦不由對波斯人的吝嗇予以嫌棄,便海峽對岸騎駱駝的貝都因人也比他們闊氣。
“各位,不要有偏見,在薩法維布什爾港,你們也出售了大量貨物。便在阿巴斯,聞訊趕來的商人也越來越多。”
“阿巴斯港陸路通至薩法維新都伊斯法罕,如果能驅逐葡人,此港必定大興。”
“奧斯曼、薩法維,我們都要。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能夠親自前往伊斯法罕謁見薩法維皇帝,會見奧斯曼巴格達總督,洽談貿易細則。”
“隻是當前的形勢不允許,可以確定一點,葡人對薩法維動手了。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最起碼在這筆交易完成之前不能不管。”
“本督決定,要對葡發動騷擾戰,下麵議一議如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