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重返灌縣古城(1 / 1)

紅樓夢劇組結束大觀園的戲份後,休整了兩天,準備這次進川的事宜。

這次進川是要去灌縣古城,拍攝“清虛觀打醮”的戲份。

這一出戲的場麵有很多,其中又有兩個大場麵,一是在正院大殿拍攝賈母看戲,包括戲樓唱戲;二是在廟外小街上拍榮府打醮時的執事隊伍及車轎馬匹。

尤其是廟外小街這一場,是整部劇中都數得上的大場麵之一。

這兩大場麵需要用到很多的特殊道具,比如二王廟的匾額需要換上“清虛觀”的匾額,廟外小街店鋪的各色肆招,車隊的燈籠、旗鑼傘扇、執事牌、金瓜、朝天鐙,八抬大轎,綠呢、藍呢的四人官轎,等等,等等。

這麼多的道具,都是在京城製作或者是從各地博物館中借來的,這次需要跟著劇組,用火車皮運過去。

兩天後,紅樓夢劇組準備妥當了,牛有亮這邊,公司的事也都跟馬為督交代好了,飯店的事也不用他多操心,甩手掌櫃當的爽歪歪!

不過,不同以往,這次離開,有什麼急事可以打電話了,他給公司和飯店都安裝上電話了。

話說這個時候想安裝個電話,不僅死貴死貴的,而且沒有門路,根本就不給你安。

馬為督身為京城坐地戶,現在又有錢了,自然交遊更廣闊了,牛有亮讓他找個門路裝個電話,還是很容易的。

就是這該花的錢,一點兒也沒少花,每部電話的安裝費足足交了五千塊!

想想,這可是月工資一百塊就是高工資的時代啊!

看官大老爺們可以自己換算一下,這相當於是在2023年,安裝個電話,花了多少錢?

劇組大隊人馬依然是坐著綠皮火車,先來到了蓉城,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轉乘大客車來到了灌縣古城。

去年在青城山拍完“賈雨村巧遇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戲份後,劇組曾經來過這裏采景。

時隔一年重返故地,這座千年古城依舊古色古香,讓人感覺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遙遠的唐宋時期。

劇組駐紮在灌縣養鹿場招待所,安頓好後,導演組照例開個小會。

劇組正式開拍已經一年了,整個隊伍可以說早就磨合的非常好了,每個人該幹什麼都清清楚楚,很快,各組的任務、拍攝計劃都一一交代明白,就散會了。

當天晚上,坐火車坐的疲憊不堪的眾人,早早地就都睡了。

第二天一早五點鍾,大家夥兒就都被叫了起來,迷迷瞪瞪中吃完早飯,就坐著大客車來到了都江堰旁邊的二王廟。

二王廟是道士廟,保留了曆代奉祀紀念李冰父子的傳統。

廟中諸事均由道士負責,主事的道長今年已經九十有三了,鶴發童顏,仙風道骨,非常的有氣度。

早前副導演馬家奇來溝通拍攝事宜的時候,這位老道長就非常爽快的答應了,如今劇組正式來拍,老道長特意吩咐了廟中的道士多加配合,為免白天正常開放時間遊客的打擾,還安排了道士攔著遊客。

按計劃這幾天要先拍攝的戲份是:張道士迎接賈母等眾人,並請寶玉的玉給各位道友觀看,以及說想給寶玉說媒的事情。

這一場景設在大殿旁的一座鶴軒中,今天是\"打醮\"這場戲的第一天,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所以並不真正的開機拍攝。

王福林王導指揮著道具組和美工組,布置著這座鶴軒,李耀忠和牛有亮這個攝像組,研究著拍攝角度和機位。

這一場幾乎所有賈府的主子們都露麵了,這麼多人的戲,平時也不可能湊到一塊排練這個,所以演員們也趁機在副導演馬家奇等人的指導下,熟悉著這場戲的站位。

大家各幹各的事,看著人多,但是有條不紊,一點也不亂。

劇組來的早,不到六點就到了二王廟,忙活開來,感覺沒多大會兒,就有遊客來了。

遊客看到這裏這麼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想湊過來看熱鬧,然後就都被廟裏安排的道士客客氣氣地攔住了。

聽說是《紅樓夢》劇組在這裏拍戲,遊人們就更激動了,紛紛抻長了脖子,都想看看林妹妹和寶姐姐長的什麼樣子。

可惜今天劇組隻是進行準備工作,所以演員們也都沒有化妝打扮,一時之間,根本看不出來誰是誰!

中午休息時間,大家也沒有回招待所,而是簡單吃了個飯後,就繼續幹活。

跟《西遊記》劇組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紅樓夢》這邊,王福林導演非常的注重細節,屋裏的桌椅板凳,桌上擺的瓶瓶罐罐,演員們的一舉一動,都有跟組的紅學家和民俗專家隨時指導。

第一天就在這樣的準備工作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夜色降臨,劇組收工,大家夥兒又坐著大客車回到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