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異族攻占蒼澧兩州後,在境內大肆燒殺搶掠,

沒來得及逃走的兩州百姓要麼被殘殺,要麼被當成牲口奴隸使喚,苦不堪言。

故土雖已奪回,但流失了大量人口,想要恢複如初,定然要費心治理。

陸淵三人如實將兩州境況寫進折子裏,快馬加鞭送到了新皇手上。

新皇看完後,迅速下了一係列詔令發往全國各州府,詔令內容有:

鼓勵原來蒼澧兩州的百姓回到故土生活,原來持有的房屋土地照樣有效,

蒼澧兩州設立勤民所,負責處理百姓回歸事宜,

包括接待回歸的百姓,為他們安排住所,分配土地,發放生活補貼等,

蒼澧兩州減免五年稅收,解除禁鐵令,免費為百姓發放農具和糧種,五年以後稅收份額視恢複情況而定。

所有到蒼澧兩州生產生活的百姓官府皆一視同仁,竭力扶持,望蒼澧兩州早日恢複往日繁華。

詔令迅速傳遍全國各地,

楊晚得知詔令內容後不由感歎,這才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啊!不枉陸淵他們費心綢繆都要把他推上位,

這樣心係百姓,憂國憂民又英明睿智的皇帝誰能不愛呢?

詔令在各大州府掀起不小的波瀾,尤其是蒼澧兩州附近的州府,基本上詔令一下就有百姓啟程回鄉。

反倒是接納難民最多的建州沒什麼大動作,隻偶爾有一兩個百姓回鄉。

倉河村裏,楊晚同村長一行人都是從蒼州逃難過來定居的,

詔令傳到村裏時,村長特意將逃難過來的鄉親們聚集在一處,一字一句清晰的將詔令念完。

村長將詔令卷好收起來,大聲問道,

“大家夥有什麼想法盡管說出來,要是有想回去的,咱們仔細安排,再辦個送別宴。”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反倒是許多本地村民聞訊趕過來,緊張的簇擁在一旁觀望。

“你們平日裏那麼鬧騰,今日咋這麼安靜?回不回的給我句準話唄!”

底下,楊平扯著脖子道,“我不回!好不容易把日子過好了,回去幹啥?還得從頭開始折騰!”

“我也不回!”張根子道,“我原先在蒼州也沒多少地,房子也破舊,回去就算有補貼也比不上現在,”

“這幾年我房子擴建了,地也買了十六畝,兒子又生了一個,日子過得滋潤穩當的,我回去幹啥,又不是傻子!”

“就是!我也不回,家都安在這裏了,就這樣過吧!”

村長認真聽著,一圈下來年輕人基本沒人願意再回去,

年紀大一些的老人倒是十分想回去,畢竟是生養自己的故土,

他們在清河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將那裏視作家鄉,晚年了想落葉歸根。

這就導致一個家庭裏若有老人,便有兩個意見,老的想回去,小的不願意。

村長對這種情況十分理解,畢竟他內心裏也是想回故土看看的,

但若讓他放棄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家業,他也著實舍不得。

簇擁在一旁觀望的村民們著急道,“這有什麼好想的,肯定聽年輕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