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特意考察過現在的榨油坊,裏麵用的榨油器械是最原始的臥式榨油器械,是通過不斷的撞擊產生壓力榨油,
這種臥式榨油器械榨一堂油需要七八個人同時配合,且需要花費七八個小時才能榨完,費時又費力。
後世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從臥式變成了立式,效率和出油量都更高。
立式榨油器械把原有的七八個人,七八個小時的工作量精進成了兩個人兩個半小時的工作量,
這種立式榨油器械在她原來的老家農村裏就有一台,
上學老師講杆杆原理時,舉實例還特意將立式榨油器械的結構拿出來講過,
所以她對立式榨油器械的結構原理很是清楚。
楊晚拿出紙筆,將改進過後的立式榨油器械結構畫了出來,
雖然畫得不精細,但對照著臥氏榨油器械連比帶劃的,也能將需要變動的地方同工匠們說清楚。
工匠們對一個小姑娘畫出來的東西不抱什麼希望,但人家錢給得到位,
哪怕做出來用不成,花的也是別人的冤枉錢,與他們無關,人家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
完工後的圖紙楊晚並沒有讓工匠帶走,且建的時候每個工匠負責的工序都不一樣,
離了圖紙和她的現場指導,想要再建一個一模一樣的榨油器械出來十分困難,
也就是說,她建的榨油坊是大祈獨一無二的。
油菜種子她可以普及推廣出去,但改進後的榨油技術她得握在手裏掙錢。
她的榨油坊精簡了人力和時間成本,出油又快量又大,
今後百姓們種油菜,可以賣油菜籽給她的作坊,作坊榨成油後再賣到各大糧油鋪裏,
百姓也可以帶著自己種的油菜籽到她的榨油坊裏榨油,
榨好的油百姓自己拿回家吃,或者賣都行,她的榨油坊收取部分工費,若是沒錢給工費,榨出油後也可用部分油來抵。
怎麼算她的榨油坊都是個掙錢的營生,以後油菜普及了,再在其他地方多建幾個這樣的榨油坊。
忙前忙後這麼久,她賺一點錢不過分吧?
嘻嘻……
轉眼到了七月下旬,油菜迎來了豐收期。
油菜的收割時機非常關鍵,它直接影響到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當油菜大部分角果呈黃綠色,主軸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有三分之一角果呈綠色時就可以收獲了,
太早油菜籽沒成熟,太晚油菜籽容易脫落造成損失,
收割過程中,要輕割、輕放、輕捆、輕運,防止裂角落粒,減少損失。
楊晚將這些注意事項事無巨細的交代給幫忙收割的士兵們,
收割工作一直持續了五日,油菜收割完後並不能立刻脫粒,需要晾曬一段時間,讓油菜籽‘後熟’,
使其籽粒更飽滿,含油率更高。
就這樣又晾曬了三日,直到角果殼全部變成黃色,莖杆幹透後開始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