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後,小兩口就可以隨意走動了,基本都是待在楊家不走,到了晚上才回去。
陸家父子在小兩口回門後的第二日便啟程回了郡城。
二月十五,寧川和楊沐柔該啟程回蒼州了,因到了蒼州還要再舉行一次婚禮,
蒼州那邊已經定好日子,正緊鑼密鼓的籌備著,時間上耽擱不得。
楊家這邊也整理好了嫁妝,出發的吉時一到,
寧川打馬走在最前麵,後麵緊跟著楊沐柔的馬車,
明澤明韜也上馬,一左一右的走在楊沐柔的馬車旁,楊晚和馮氏則坐在後麵一輛馬車上。
十裏紅妝,浩浩蕩蕩的啟程了。
楊家準備的嫁妝本就豐厚,加上寧川送來的聘禮和陸淵送來的添妝也一樣不留的全帶上。
攏共二百六十八抬嫁妝,前頭第一抬嫁妝跟在馬車後已經出了村子,後麵的第二百六十八抬還在楊家排隊等著出門。
送親隊伍兩側有身披鎧甲手持兵器的士兵護衛,威風凜凜,從青陽縣穿過時引來無數百姓圍觀。
先前寧川來下聘時城裏百姓就已知曉楊家得聖上賜婚,楊家女嫁的不是普通人,是位高權重的大官,
如今一看這陣勢便知道是楊家在送親了。
第一抬嫁妝是一隻朱紅金漆龍鳳呈祥錦盒,盒內放著赤金累絲鑲祖母綠寶石頭麵一套。
第二抬嫁妝同樣是龍鳳呈祥錦盒,盒內是鎏金鑲珠點翠頭麵一套。
第三抬至第六抬是如意、寶石、珍珠、綢緞。
珠光寶氣,晃花了無數圍觀百姓的眼。
前麵六抬是聖上禦賜給兩人的新婚賀禮,皇恩浩蕩自然該放在嫁妝的最前列。
接下來是一抬抬堆砌成小山的瓦片和土坯。
建州這邊的婚嫁習俗,瓦片代表房產,土坯代表田地。
那一抬抬瓦片和土坯乍一看根本數不過來。
馬車內的楊沐柔卻是清楚的,家裏為她陪嫁了三處莊子,田地一千畝,鋪麵十間,
這些是在建州境內的,婚前在蒼州又采辦了一些,
蒼州那邊有田地四千畝,宅院四所,各種鋪麵二十六間,荷塘、溫泉、山莊各三處。
蒼州的田地房產聽著雖多,其實沒花多少錢,畢竟蒼州百廢待興,買田置地實在便宜。
後麵就是各種家具,雖不多,卻樣樣精美,
然後是楊沐柔的四季衣裳,釵環首飾,綢緞布匹,
最後是壓箱的金銀,每一抬都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除了寧川和陸淵送來的,楊家也格外準備了一些。
“楊家這是真心疼閨女啊!瞧瞧這都陪嫁了多少東西出去?怕是家底都掏空了吧!”
“不可能掏空,楊家還有閨女兒子沒成親呢,怎麼可能一次性掏空家底!”
“我今日算是開了眼,見了不得了的世麵了!”
“是啊,楊家送嫁這排場,怕是整個建州獨一份了!”
“可不是,人家這可是聖上賜婚,皇帝陛下親自保的媒,能跟普通人一樣嗎?”
“這別說用一輩子,幾輩子都用不完吧!”
此起彼伏的讚歎聲在人群中響起。
沈氏夫婦也在人群中,看著楊家一抬抬的嫁妝從眼皮底下抬過去,那是抓心撓肝的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