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良不斷思索著,想著要如何盡快將野雞箐村的道路修通。
路要是修好了,生產成本降低,再找準一個能夠更好增收的產業,野雞箐村自然就會更好地發展起來。
他和李成龍溝通之後,知道對方其實也一直想擴建通村公路,而他之所以從外麵回來,就是想要帶領村民致富。
隻是他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便逐漸變得逐漸灰心。
聽到吳有良的想法之後,雖然很支持他的想法,卻也告訴了他,這會非常難。
修路這件事當然不是他們兩人就能決定的,他還要了解更多的情況,才好計劃如何開展好這項工程。
接下來的日子,他找馬飆彙報了自己的想法,也找田大文商量過。
這些領導的態度都非常一致,就是支持他這樣做,但要想從政府拿錢,那是沒有的。
再就是要求他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拿出完全的方案,才允許他這樣做。
逐漸的,吳有良才發覺這件事確實非常難,首先是資金的問題,再就是交通部門的首肯,更大的問題還是村民的認同。
他一連跑了兩次坊運,找了扶貧辦,找了交通局。
交通局還好說,不僅支持他這樣做, 甚至還有資金補助,說有新農村建設的專款,隻是不多,村級補助最多隻有兩萬。
扶貧辦卻不願意出資,說這不是當前最重要的,說扶貧資金不允許挪用,上麵有明確規定。
縣裏麵的跑動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吳有良便有些灰心。
因為想要擴建小河到野雞箐的路,加上各組之間的路,不要說兩萬,起碼需要這樣的百倍資金才有可能完成。
他將修路的想法暫時放下,準備早找一些能夠取代烤煙種植,能夠讓村民創收的項目,要是村民增收了,修路或許可以用集資的方式解決。
但發覺除了將路修通,做什麼成本都會非常高,要增收就是異想天開。
想來想去,還是隻有修路一途,所以他隻有繼續思索如何才能要到錢,隻有錢到手,他才敢去發動村民。
他曆時三天,終於寫了一份非常詳盡的報告再一次到坊運縣扶貧辦。
這一次扶貧辦主任雖然有所鬆口,但是承諾的資金卻非常少,隻有十萬,還說是從其他專項資金中擠出來。
這和他心目中的預算還相差十萬八千裏,他直接去找縣長,希望能夠得到支持。
可他一個小小的村支書,想要見縣長,並沒有那麼容易。
好幾次才到縣政府,已經被縣長秘術勸走,說縣長還有很重要的工作忙,說有時間一定會通知他來,縣長也一定會聽他的彙報。
可是他回去等了好些天,並沒有接到電話,他隻有繼續到縣政府去等待。
終於,在他的死纏爛打之下,終於見到了縣長,當他將自己的報告放在縣長的手中以後,便耐心等待起來。
“這件事是好事,你有這樣的想法更好,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有你們這樣的年輕人,這件事我會將之列為議題上常委會研究。
你回去等著,一定不會讓你這麼好的想法難以繼續!”
吳有良就等這一句話,所以便又回到小河去等待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