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的培訓雖然不是吳有良願意來的,可培訓之後他卻覺得自己學到不少東西。
為期一個星期的培訓對象都是村幹部,圍繞的培訓主題便是如何讓農村發展起來,講授導師的培訓主題也都是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
這和吳有良所思所想的情況不謀而合,他對自己的想法更加肯定。
隻是他始終想不通培訓是這樣培訓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為何到了坊運縣,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開展工作?
明明群眾工作已經做通,並且新農村建設已經是時代的主旋律,可政策的執行力度為何到了下麵會變了許多。
他培訓得很認真,他要從其間找到一些自己對於政策理解不透的地方,要是自己理解的有錯,那就改進。
可要是能夠找到尋找縣政府給予解決野雞箐修路資金的方向,這一次培訓可就千值萬值了。
所以他每一堂課都聽得非常認真,必須將政策吃透,所謂學懂弄通才能做實。
他甚至比讀大學聽課都要認真幾分,五天的學習,他收獲很多。
學習之餘,他還在休息的時間寫了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問題的分析和建議。
當然文章隻是寫在自己的聽課的本子上,他隻是將自己的理解作為撰寫文章的依據。
隻有經過思考,再將自己的理解寫成文章,他才能更好理解導師授課的內容。
結業最後一堂課的授課導師是市委黨校校長,也就是市委副書記蔣成閔。
當一個文質彬彬,極為儒雅的中年人走進黨校授課大廳。
在黨校常務副校長的引導下,大家爆發出雷鳴的掌聲。
“我是來和大家學習的,不是來授課的,要說新農村建設,你們才是導師,你們的想法才是我們要借鑒的!”
蔣成閔的第一句話說完,所有學員更是自發再一次鼓起掌來。
“我今天要說的主題是《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想法不是很成熟,但我想應該會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我們大家交流學習!”
對方講授的內容在吳有良聽來,仿佛打開了一道以後工作的窗口,自然聽得無比認真。
因為對方說了幾點建議和他自己聽課之後的想法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而自己很多沒有理解清楚的地方,蔣成閔都有了很好的闡釋。
對方的課題是以全市作為調研對象,而吳有良當前隻是看到小河的情況,所以很多東西擴展的麵積不夠寬,自然沒有蔣成閔理解的深。
在以全市作為新農村建設研究的課題而言,蔣成閔也說了,很大一部分自然村寨落後的原因是交通不發達,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道路問題。
吳有良知道他說的一部分村落中就有野雞箐,對方是站在全市的範圍來考慮,而自己隻是對野雞箐村有想法。
既然市委領導都是這樣認為的,那自己的想法當然更沒有錯。
他更加仔細地聽著對方的講解,當聽到對方說全省都已經啟用專項資金用於各個地區做好交通建設,吳有良心中更加興奮。
這豈不是說野雞箐的道路擴建確實是有資金來源的,可仔細一聽之後,才發覺自己白高興一場。
因為蔣成閔說這一筆專項資金已經在去年就撥劃到各縣市,用於急需解決的村建工作。
既然去年已經有資金來源,為什麼自己今年去要錢,縣長卻沒有批準?並且隻是給自己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會落實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