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良並沒有回小河去,而是直接找到李成龍商量野雞箐產業發展的事。
在和李成龍一番商量之後,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雖然並沒有錯,但也不正確。
合作社的想法根本難以實現,村集體並沒有什麼資金,隻是一個空殼合作社。
各村的情況都差不多,甚至隻是形式上的合作社,不管是硬軟件方麵,都沒有合作社應該具有的東西。
也就是說,他打算以合作社的名義去租借群眾的土地發展試點種植,根本行不通。
而以個人名義去開展這一項工作當然更不現實,他一個外地人,雖然當前在這裏工作,更是野雞箐的支書。
要想從群眾手中租借一部分土地,或許有些人願意,但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出租土地給他。
最最關鍵的是,他沒有錢。
不是大家不相信他,他幹成了好幾任支書都沒有幹成的事,當前野雞箐的群眾還是很相信他的。
而正是大家對他的相信,甚至允許他試錯,要是他種植項目沒有成功,那他好不容易因修路而得到的群眾信任就會喪失。
下一步,想要繼續讓野雞箐的人相信他,就更加困難。
這是李成龍和他說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李成龍回野雞箐村之後,也曾獨自出資發展種植業,並且還被扶貧辦將他的項目列入發展計劃。
在種植的藥材將要成功的時候,卻因為曆時半月的雨讓藥材全部被嗆死,最終不僅自己外出十多年掙到的錢打了水漂,便連鄉親們也開始不願理他。
後來是經過數年光景,他擔任主任之後,無數次為村民發聲,群眾才又重新逐漸選擇相信他。
這一次修路,要不是因為李成龍,單靠吳有良,不要說用土地置換,便是通知大家開會都不可能。
李成龍是野雞箐的人,他發展種植失敗,可以用時間修複和村民們的關係。
但吳有良不是李成龍,他不會一直擔任野雞箐村的支書,他還有更廣闊的的前途,還有更大的抱負要施展。
也就是說,他不管幹什麼,根本就沒有試錯的可能,不要說大家不會給他容錯的機會,他自己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
要是帶領大家發展產業能夠成功,那他自己的優秀考核,甚至編製都有可能在服務結束之後獲得。
不然,他很有可能就要離開野雞箐,離開小河,這才是現實。
李成龍的建議,是讓他先了解一下野雞箐人的想法,可以利用當前群眾對他的相信,發展一些能夠快速見效的產業,一個能夠取代烤煙的產業。
最好是能夠在入秋之季種植下去,畢竟這個時候烤煙種植剛剛結束,大家的地是空著的。
可吳有良仔細一想,能夠在秋冬種植的基本都是蔬菜,並且蔬菜種植的難度比他之前想的辣椒這些更難。
不僅需要搭建大棚,更關鍵的是蔬菜保質期非常短,在產量劇增的情況下,要是一時找不到銷路,很有可能就會讓群眾蒙受巨大的損失。
之前他所想的辣椒種植,雖然也有相應的風險,但風險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