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更加難以接受的是,就在他找縣領導申請資助資金的時候。
野雞箐村開始經曆一場數十年未曾遭遇的幹旱,資金還沒有眉目,產業項目已經陷入絕境。
原本他準備等金銀花長勢好的時候,拍照作為印證資料,印證金銀花產業可以讓群眾致富的說法,好給縣裏麵申請資助款。
可自金銀花栽種下去後,總共下了兩場雨,金銀花是活過來了,可後麵長達月餘的幹旱卻讓所有野雞箐村的人充滿焦慮。
要是再沒有解決幹旱問題的辦法,不要說金銀花快速成長,是不是能夠保住金銀花不枯死都不知道。
這是野雞箐村的人辛辛苦苦種植下去,是他吳有良曆經艱辛帶回種苗,是對寧曉妍投資的反饋。
更是造福野雞箐群眾的產業項目,是讓野雞箐村群眾通往致富方向的路徑。
這場大旱,已經差不多斷絕了吳有良所有的希望,也讓野雞箐村的村民變得有氣無力。
會已經開了無數次,可就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金銀花對於水分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但卻不能長時間缺少水分的滋養,尤其是才生根,剛剛生長的階段。
這一段時間,吳有良不管走到哪裏都在想,要如何解決野雞箐村金銀花的幹旱問題?
他尋找水源,準備引流,可能夠有充足水源的水源點卻非常遠,根本不現實。
群眾已經自發開始背水去澆灌金銀花了,可卻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背去的水即便以最少量澆每一株金銀花,一次背水也澆灌不了多少株。
得到澆灌的金銀花長勢喜人,沒有得到澆灌的情況便更加不妙。
當澆灌了其他的,回頭再來看之前澆灌的,卻已經再一次陷入幹旱之中,所以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吳有良一直期盼著下一場能夠讓土地得到有效澆灌的大雨,同時更在絞盡腦汁想辦法。
大雨沒有來臨,方法也並沒有想到,整個野雞箐村得到金銀花已經徹底陷入瀕臨死亡的絕地。
直到他看到有人收購塑料瓶,同時也看到有人用噴霧器澆灌禾苗,他終於有了想法。
他組織村民一邊背水澆灌金銀花,同時讓一部分村民開始到各地收購塑料瓶。
並且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家,他的想法非常簡單。
就是將收購來的塑料瓶用針頭刺出小孔,用絲線將塑料瓶掛到金銀花藤上。
這樣就能確保有少量的水滋養著金銀花,確保金銀花不會在大旱中枯死,並且還能逐漸成長。
這個辦法看著很笨,但對於當前野雞箐村的金銀花而言,已經有了存活成長的機會。
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金銀花灌溉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
吳有良之前如同被撓心窩的感覺終於消除,仿佛再一次看到了金銀花的收成。
他將掛著塑料瓶的金銀花拍了照片找到縣政府,讓他們給自己一些項目資金補助。
可新任縣長給他的答複還是如同之前胡長龍一樣,就是會將項目資金申請,列到縣政府常務會上討論,要是通過便會提交縣委常委會。
如果縣委常委會能夠通過,才會讓扶貧開發辦給野雞箐村撥付相應的扶貧資金,或者采用貸款方式給予他們資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