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年輕小夥張遠誌和方兵的帶領下,吳有良查看了三個村他們排除出來黑煤窯的點。
都差不多是才開始開采便被他們排查出來了,吳有良對他們的工作積極程度還是頗為讚賞的。
“小張,這些煤窯都這樣偏僻,你們都能排查出來,你們工作還是不錯嘛!”
方兵“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方兵,笑什麼?委員承認我們的工作能力,不好嗎?”
“委員,這個你是真的不在行了,要是一天巡邏就知道這些地方有黑煤窯,我們又不是千裏眼,怎麼可能做到?”
吳有良有些疑惑地看向方兵,露出不解的神色。
“委員,其實非常簡單,這些煤窯都是各村舉報的,我們再來具體查看之後,再決定看是不是要炸掉?
如果確定年長日久沒有人開采,那就表示這裏出煤有限,即便不炸也不會有人開采!”
解釋的人是李遠誌不是方兵,方兵的話非常少,適才說的那麼多話,是他們走了三個村說得最多的一次。
“原來是這樣,看來還是得多學習啊!我還以為排查黑煤窯要親自一處處查看,那這樣的工作量確實就太大了!”吳有良有感而發。
“不單單是安全生產的黑煤窯排查是這樣,計劃生育也是這樣,每一個村組都有一些村民願意幫助政府,隻要發現什麼情況就會告訴我們!”李遠誌繼續解釋。
暮晚時分,吳有良他們從村裏麵回來。
方兵打電話給胡向東彙報今天的工作情況,然後便和李遠誌說道:“站長讓我們繼續到小九林家吃牛肉,說記賬!”
“你也是,委員在,你還怕不得吃的嗎?”李遠誌玩笑一樣說道。
“方兵,你打電話給韓哥他們,問他們回來沒有,喊他們過來一起,我們好好敬委員兩杯,一看委員酒量就不淺!”
從頭到尾,兩人都沒有詢問吳有良的意見,似乎認為這完全就是理所當然的。
吳有良心中驚怪無比,還有這樣的操作方式,怎麼下隊回來就要吃飯,食堂不是一直都開的嗎?為什麼要在外麵吃飯。
“小李,食堂是幾點關門,現在不是還沒有到下班的時間嗎?難道沒有吃的了嗎?”
“委員,你怎麼這麼摳,我們鄉鎮的情況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我們這裏可是煤炭大鎮,全縣的財政我們這裏占大頭,下隊能吃多少錢!
領導都說了,一年的工作業績就看吃飯吃了多少錢,隻要吃飯就表示在幹活路,不幹活的那個敢來吃!”李遠誌微笑說道。
吳有良本來想讓他們到食堂就餐的,但一是情況不熟悉,再就是他也想要了解一下其他的情況,也就沒有再說什麼。
讓他奇怪的是,韓武鑫他們竟然真的來吃飯來了。
不是說給他家爺爺立碑嗎?難道沒有吃飯就過來了?
“委員,這是韓武鑫韓哥,還有林昌宇林哥,楊得誌楊哥,聽說我們回來了,特意過來和我們一起吃飯!主要是要敬你兩杯酒!”
韓武鑫三人都頗為精神,人年紀都不大,和吳有良差不多,都是不到三十歲的樣子,並且都剪著寸頭,人都比較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