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吳有良的行程是準備先到各鄉鎮看看具體工作情況,所以從坎無離開應該是直接到綠水鎮的。
可坎無洪明剛的工作彙報,讓他感到到鄉鎮了解情況意義不大。
車行兩鄉鎮之間,見到有岔路,他便改變了主意,要求朱石剛驅車到村組去看看。
對此,朱石剛還頗有意見。
這條路雖然能開車,但是路況非常差。
車開了不過十來裏,終於看到對麵一個山腳有住戶,可是車子已經開不到那裏!
此時已接近中午,吳有良讓朱石剛在這裏調頭等他們。
而他和馬元義則步行前往那小山腳村莊,準備進村入戶了解情況。
這和他角色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有一定關係,其實紀委書記的工作和鄉鎮領導的職責,當然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但看到這樣惡劣的生活環境,他還是決定去看看。
“書記,這裏看著不遠,但是步行說不定需要半個多小時,確定要過去看嗎?
我覺得這裏就是一個非常掉的組,所以便連路都不通!”馬元義已經打退堂鼓。
“都已經到這裏了,半個小時也沒有多少時間,我們就過去看看,隨便了解一下情況,說不定會有一些發現呢!”
吳有良一邊說一邊已經邁動腳步,他是農村出身,馬元義說的情況當然也非常清楚。
這裏到小山腳村莊,步行或許遠遠不止馬元義所說的時間。
但他出來本就沒有特定要做的事,而是了解各鄉鎮幹部履職情況。
這個村莊為何連公路都沒有通?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心中有了疑惑,自然需要搞清楚。
馬元義見吳有良根本沒有改變主意的想法,當然隻有跟隨而上。
他心中非常後悔之前的提議,要是沒有自己說的到村組了解情況,或許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到了綠水。
走著走著,馬元義已經落在後麵。
吳有良心中好笑,這小子這樣說那樣說,原來是一個吃不了苦的人。
他隻能坐在路旁等待馬元義,心中想著之前遇到的洪明剛。
想著之前馬元義的比喻,發覺還真形象。
“老鄉,有水嗎?討口水喝!”
看著一個扛著鋤頭從自己身邊走過的四十來歲中年人,吳有良見他腰上掛著一個很大的水壺。想著等待馬元義也是等,就打算和這人拉拉家常,了解一下將要去的村莊的情況。
對方是從自己相對的方向而來,那就說明對方就是自己要去的村莊中的人。
“你是誰,要去哪?”那中年人有一瞬間的警惕。
“老鄉,不要緊張,我們是從這裏過路,打算到山腳的小村莊去一趟!”
吳有良臉上露出微笑,盡量表現得和善一些。
“你要到我們爛田做什麼?買牛還是收藥材?”
從對方口中,可以知道爛田應該很少有人去,即便去也大多是收藥材或者買牛的。
“我不是買牛也不是收藥材,是要到你們村去了解一些情況。
我是縣裏麵來的,看你們這裏路也不通,想著是不是因為大家不願意出讓土地還是什麼原因?不通公路,這樣出行不方便啊!”
吳有良本來想要順著對方的話說的,但是轉念一想,那樣對方一定不會告訴自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