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局勢(1 / 2)

如今的荊南節度使姓裴名均,曾任尚書。提到這個人不得不提及在唐憲宗也就是李毅現在的父親繼位之前發生的一場改革。

當年唐憲宗的父親順宗皇帝曾經為了唐朝的衰弱而支持了一場改革,即是永貞革新。改革派人物分掌要害部門,控製朝廷的財政和部分軍事權力,並欲奪宦官的兵權。改革派還頒布一係列的政令,嚴明賞罰、停止苛政,罷免貪官,提拔賢良。改革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當時社會的反應是“人情大悅”、“市裏歡呼”。但這次改革的打擊麵過大,觸動的利益過廣,所以遭到許多元老重臣、地方節度使的反對,更遭到宦官集團的抵製。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聯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反對王叔文的改革集團,而且他們計高一招,逼迫改革派的後盾順宗讓位於太子李純,太子即位,就是唐憲宗。而憲宗並不支持改革派,所以改革派很快失勢,王叔文等人遭到貶逐與殺害,這場以打擊宦官勢力為目標的改革宣告失敗。

這些東西是李毅讓小段去調查江陵所屬的地方後才恍然的,多虧了在現代的一番惡補,否則楊千羽不在他身邊,對這些政治人物的身份都分不太清楚。不過是十來年前發生的事,裴均也因為此事而得到這些太監的庇佑,以前是俱文珍和劉光琦兩人,現在則應該是吐突承璀和其他太監。

吐突承璀雖然死了,其他人卻還活著,看這情形李寧和他們必有一番惡鬥,不過現在李毅身在宮牆之外,卻是看不見了。

現在的長安城確實不太平靜,李寧不太適合玩政治,就開始鐵血鎮壓,城門口掛上一排頭顱以後,有骨氣的文人便都學會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這麼一來,卻是把宮內的太監宮女給逼迫上了絕路,本來分割的勢力因為鐵血的鎮壓反而擰在了一起,唐朝外派的太監不在少數,聽聞風聲以後難免有唇亡齒寒之感,比如說現在年事已高,在江陵養老的俱文珍。

說是養老,曾經呼風喚雨過的人就能明白,真要舍棄了權利顛峰的滋味,作為一個太監,不能有正常男人的發泄,那他隻能通過對一些東西的瘋狂追逐來讓自己平衡。

君主無道,討伐需要一個理由,這老太監就把心思花到了這個讓李寧另眼相待的十三皇子光王殿下身上(其他人不是家族勢力太大不容易控製,就是在長安,夠不著。)。

當日李毅匆匆離開長安,知道的人不多,後來李寧又頒布詔書尋找李毅,他幾乎立即就開始尋找這個皇子。一個五歲的孩子,很適合拿來當棋子,不是麼?

一間布置華麗的房間,一個年過半百看起來卻像七十來歲的老人,用幹枯的像爪子似的手拿著一份密函,笑的極為陰沉。

夏天到了,天氣多變,風雲莫測。綠意幽幽的樹被狂風吹過,不夠堅韌的少不了斷枝落葉,炎熱的天氣之後,突然襲擊而來的暴風雨,總算讓世界清爽了一些。

吃過了晚飯,李毅譴退了眾人,與鄭麗娘坐在閣樓上,打開精致的窗戶,看外麵雨珠簾子般的垂下來,外間吹來的風涼涼的,夾帶著幾絲水氣,吹散一室的氣悶。

夜未深,庭院中已經點燃了燈籠,天色本不該黑的如此早,太陽被那烏雲一遮,此刻弱沒有燭火,竟然是伸手不見五指。

李毅走到鄭麗娘的身邊,道,“娘。”

鄭麗娘似喜似悲的眼看著欲言又止的李毅,將他抱到臥榻上,挨著自己,才問道,“有什麼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