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我姨姥爺不是死了麼?他咋又回來了?”我問。
“是啊,你姨姥爺走了三十一年了。”
“那我姨姥姥今年幾歲?”
“五十三了。”
“姥姥,你不是說我姨姥爺和我姥爺是一起走的麼?”
“是啊,他倆一起走的。”
“你不是說他們一起打鬼子去了嗎?”
“是啊,一起打鬼子去了。”
“去哪裏打鬼子?”
“說是去錦州。”
“那再也沒有回來?”
“再也沒回來。”
“姥姥,你想他們麼?”
“想啊,咋不想…”
“姥姥,我姥爺回來過嗎?”
我姥姥沒有說話。火車道那麼長那麼長,車道的東邊是礦區,西邊沿途有道班,有煤廠,有倉庫,還有民房,這條火車道,是我對家鄉最最熟悉的記憶,火車道旁這條黢黑的小路,伴著我出生,伴著我成長,伴著我童年的夢想,更伴著我和我姥姥每一次甜蜜的足跡,我們沿著火車道一直往北走,漸漸的地廣人稀。
“姥姥,我姨家的煙囪為啥倒了呢?”
“必是用的年頭多了,舊了,老了。”
“那我姨會去黃仗子村找黃大仙兒麼?”
“這孩子,聽見的還挺多…”
“姥姥,黃大仙長啥樣啊?”
“就長黃大仙那樣唄。”
“哈哈哈,那是啥樣啊?”
“我也知不道。”
“姥姥,我累了。”
“來,我背你。”我姥姥蹲下身子,我蹦到她的背上,她的背好溫暖好結實。紅彤彤的夕陽站在西山頂上,把我倆的影子拉的老長老長,我們的影子投到鐵軌上,變成了奇怪的模樣,我姥姥高了很多,我小了許多,我倆合起來像個羅鍋兒一樣,一蹦一跳的走過一個個枕木。路旁,成片的狗尾草已枯黃,喇叭花和千日紫卻頑強的開著,煞是耀眼,晚風,很有些涼。
“嘀——”一聲長長的鳴笛聲從遠處傳來,一會兒,一列火車疾馳而過。
“姥姥,火車是從哪裏來的?”
“遠方。”
“遠方是哪兒呢?”
“是你爸爸呆的地方,你們將來要去找你爸爸,就要坐這個火車。”
“我不要找我爸爸,我要和姥姥在一起。”我挽著我姥姥的頭發說。我姥姥多好啊,脾氣好,又能幹,還好看,她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牙齒白白的,黑黑的頭發總是一絲不亂的挽成一個發髻,發髻上還插上一根簪子,別提多美了,對了,聽說我姥姥年輕時可好看了,是我們那兒十裏八鄉出了名的美人呢,就是現在這個年齡裏,我姥姥也是最好看的老太太。我姥姥哪哪都好,就是和我姨姥姥一樣,長了一雙小腳,特別特別小,還沒我的腳大,我就愛看她們的腳,她們的腳隻能看見一個大腳指,剩下的四個腳趾頭都像見不得光似得跪在腳底,蔫頭耷拉腦的,怎麼掰都掰不出來,那樣子真滑稽,就像一個長歪了的葫蘆。我姥姥從來不讓別人看她的腳,隻有我不聽她的話,每次睡覺前,我都爬到我姥姥身邊,看著她脫襪子,她先是一層一層的剝下一條長長的綁在腳腕上的布帶,那布帶比她的褲腰帶還要長,半天才能剝完,然後才露出襪子,這時我姥姥會把腳藏進被子裏,悄悄的脫下襪子,為的是不讓別人看見,我才不管她呢,我偏要掀開被子看個究竟;早上起炕時也一樣,她先要在被窩裏穿好襪子後才把腳伸出來,然後又要用布帶把腳裹上,這回從腳尖兒開始,一層又一層緊緊的一直裹到腳腕上,裹的密不透風,看著真是難受。有時候我問我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