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丈夫和兒子的雙重傷害下,原身隻能同意了離婚。
原身和陳大誌離婚的時候已經四十來歲了,雖然後來也認識了後來的丈夫周田,也算是有人相伴。但為陳大誌和陳墨付出一切,卻被他們棄如敝屣的傷痛一直環繞著她的餘生。
原身的心願就是不嫁給陳大誌,嫁給周田,過好自己的日子。可以的話還有照顧好自己一家人和報答陳大誌的母親。
根據原身的記憶,周田就是隔壁集水村的人,家裏條件不好,年輕的時候照顧弟弟妹妹沒有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等到弟妹都成家之後他年紀也大了,就這麼蹉跎了下來。
現在這個時候周田應該也是忙著賺錢養家呢,李果子也打算多賺點錢,結婚的事情還是先往後放一放吧。她要趁著那位老人在南海邊畫圈的時候,先去那邊買房買地,爭取在人生的後期可以直接躺平當個包租婆。
至於原身說的報答陳大誌的母親,主要還是因為陳大誌母親在世時對她很是不錯,原生識字讀書管家理財的能力都是陳母教的。
也許在原身看來,陳母不是一個婆婆,而是自己的恩師吧。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李果子從水草裏收回了溪魚誘捕籠,順著提起來的力度,明顯能感覺到裏麵收獲不少。
把裏麵的東西倒在籃子裏,李果子細細數了一下,竟然有二十幾條溪魚,還有兩條黃鱔,整個誘捕籠都快被塞滿了。
誘捕籠在長河村是沒有的,好在敗家係統還有一個回收功能,係統商城出品的東西都可以八折回收。李果子把溪魚誘捕籠回收,換回了八個財富值。
提著籃子回到家裏後,李果子把溪魚和黃鱔倒在水池裏,等大哥他們回來之後再處理。至於那些螺螄,找了一個木盆用清水養著,過兩天吐了泥才能吃。
長河村家家戶戶的廚房都裝有三口灶,兩大一小三個鐵鍋。最裏麵的大鐵鍋用來煮豬食,中間的大鐵鍋煮飯,最外麵的小鐵鍋炒菜。
每天早上家裏起最早的人都會淘好米倒上水放進中間的小鐵鍋煮。煮到米湯變成乳白色的時候,用笊籬把大部分的米粒撈出來放到飯甑裏繼續蒸熟,剩下的米粒和米湯則盛到陶瓷盆裏放著。
飯甑就一直放在中間的鍋裏,中飯和晚飯燒菜的時候就順便在中間灶加些柴火,把飯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這會家裏其他人也還沒有回來,李果子把家裏那些空心了的蘿卜和豬草一起切碎,扔到最裏麵的鍋裏開始煮豬食。
“晚上吃什麼?”李稻子是最先進廚房的,他從飯甑旁拿了一個紅薯,把紅薯皮剝了扔進正在煮著的豬食裏,一邊咬著紅薯一邊問道。
李果子把拌好的黃瓜端到飯桌上:“炒南瓜,涼拌黃瓜,小蔥炒蛋,紅燒冬瓜,蒜蓉紅薯葉,蒜苗炒臘肉,還有我捉的溪魚在水池子裏,你要是去給它處理幹淨了,還能再加一道菜。”
李家人多,每天都得燒不少菜,李果子這會才做了一個涼拌黃瓜和紅燒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