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程將軍日後會為做出這麼明智的選擇而自豪。”
潘鳳將程遠誌帶到袁紹麵前,袁紹不禁詫異,僅僅兩天時間,潘鳳便為自己收服了兩員可用的武將,袁紹心喜。
在眾多的諸侯中,以袁紹的勢力雖然不弱,但是與董卓相比,與黃巾軍相比,相距甚遠。
“主公,西涼董卓派來特使,要求主公給董卓送去十萬石的糧草。”辛毗與田豐進入太守府。
“什麼?董卓他為什麼不像朝廷要,而偏偏向我冀州要糧?”袁紹道。
田豐道:“朝廷方麵也吃緊,恐怕沒有多餘的糧草,而荊州九郡等物產豐富之地又路途遙遠,所以要來與主公借糧。”
董卓帶領騎兵五萬出西涼,進入中原。
潘鳳道:“董卓於西涼殺得匈奴倒退千裏,定然驕橫,進入中原便認為中原眾多豪傑也如匈奴一般欺軟怕硬,主公咱們不如推脫糧草已經被難民吃光,讓他與韓馥去要糧。”
潘鳳說完,袁紹眼前一亮道:“好,我馬上寫書信!”
袁紹將書信寫完之後,交給董卓軍的特使道:“我地確實已經沒有糧食,不如讓董將軍等上三個月,等三個月後,糧食收繳上來,再給董將軍運去,到時一定不會比十萬石少。”
董卓特使奔波回董卓駐紮的大寨。
袁紹信上很婉轉。
“董太守見諒,我確實已經沒有餘糧,難民每天吃糧就要幾萬石,這已經是第四天,我地所剩餘糧,如何也湊不到十萬石,不過董太守可以放心,三個月後,我一定給太守送去更多的糧食。冀州,韓馥乃世之豪傑,極有財富,大漢五分之一的財富掌握在韓馥手中,董太守向他借點糧食,還不是九牛一毛?”
董卓看完袁紹的書信,氣的雙目圓睜,將袁紹的竹簡撕碎:“袁紹,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吃到苦頭。”
董卓沒有辦法,隻好令尋辦法,因為他知道,他帶領的是騎兵,帶領的並不是能夠攻城的步兵,所以自己就算是想發怒也不能把袁紹當做發怒的對象。
“主公,現在需要修複村莊,恢複生產,鳳建議主公大量召集工匠,給農民整修房屋。”潘鳳道。
民乃國之根本,沒有民,根本就不會有國的存在,而往往一些繼承王位的皇帝不明白這些道理。
袁紹吩咐下去,一個月內,召集了冀州,以及冀州周邊地區將近十萬木匠,黃巾叛亂使得木匠也生活不下去了。
袁紹頒布了一條政令,沒有田地的木匠可以在冀州得到一塊土地。按照工作量,每日給供給糧食。
得到一塊土地,這是十分誘人的條件,因為許多木匠都是士族的奴隸,根本沒有土地。隻能暫住在士族的家中,黃巾叛亂,抄了許多士族的家,導致木匠不能過活。
這些木匠到達冀州之後,袁紹派出了上百心腹,管理這些木匠,主要是將這些木匠登記在冊。
稍稍安定下來,這些木匠的工作來了。
第一項任務便讓這些木匠吃驚,袁紹頒布的第一項任務竟然是修補冀州袁紹統轄地域內破損房屋。
這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但是這工程看似龐大,實施起來卻異常容易。
將這些木匠按郡縣分配下去,又各個縣令負責,將縣內破損房屋修複。
為了防止一些縣令以權謀私為自己修建豪宅,潘鳳督促袁紹排除一支檢查隊伍,這隻隊伍並不是很招搖的大張旗鼓的出現,而是秘密的出現,如果那個縣令以權謀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殺了一個縣令之後,其餘縣令不敢再胡作非為,誰知道那支隱秘的檢查隊伍會不會到自己的地界。
農民們當然對袁紹的這項舉措拍手稱快,木匠每到一家,街坊四鄰都出來幫忙,修補民房很順利,按計劃不出兩月,袁紹統治下的地域便可將全部民房修葺一遍。
不過十萬木匠的口糧是個問題,因為糧食一道一道分發下去容易使貪官貪汙,最後落到木匠手中的糧食所剩不多。
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袁紹明確法令,規定到人,比如張三今日將獲得糧食五鬥,必須是五鬥。不按照大規模撥調糧食,連具體數額都弄不清楚。
這些問題解決起來可是讓袁紹傷透了腦筋,因為文官極其匱乏,這些事情全部有那數十個文官解決,效率很慢,很低。
單說將這些木匠登陸在冊,便用時七八天,那還要說有幾百名教書先生的幫助之下。
此刻青州之圍已經被劉關張所解,袁紹這是第一次聽說劉備之名。
不過沒有太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