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聯姻,始於百年之前。當時,先是織川和紉川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
原本是居中調停的繡川,後來也莫名其妙地卷入了戰爭之中,三方混戰了數年,各自都元氣大傷。
停戰之後,繡川家提出三家互派嫡脈子女結為姻親,來消弭戰禍,得到另外兩川的同意。
最初幾年,三川間幾乎年年派出子女聯姻,但畢竟適婚男女不會年年都有,各家內部更因為這聯姻之事,鬧得雞飛狗跳,這才約定以每二十年為期,就此形成定製。
至於提親的具體時間,則是各自家中,十五至二十歲的適婚女子的壽辰之日。
像近年來人丁稀薄的繡川家,仍有兩個女兒符合這個要求,更別提織川、紉川這兩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總能選出適齡的男子或是女子,上門或是等待上門提親。
而且臨近聯姻之年,各家一般也會自覺地留下一到兩個適婚男女不予婚配,專門應對聯姻之事。
這個聯姻之法,雖然聽上去有些荒誕,但事實上,的確起了不小作用。
至少在表麵上,三川之間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特別是每次聯姻前後的幾年內,不會爆發大的戰事。
而這一次,因為繡川家嫡脈沒有男丁,所以一早就做好了,等待兩川上門提親的準備。
不論繡川映最終是否會答應另外兩川的提親,這個形式過場總是要有的。
兩川的“賀壽使者”都已經到達天羅城月餘的時間,織川家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但紉川廷意這段時間活動得卻特別頻繁。
自從紉川廷意打算讓任玲夢與繡川昊聯姻,以取得繡川千星的支持被拒後,紉川廷意便四處聯絡繡川的其他有實力的川字貴族,和朝中的重臣。
希望通過某些利益交換,取得對方的支持,在繡川映的婚事上,獲得一定的助力,不過收效甚微。
明眼人都知道,總長繡川千星是肯定不可能讓其他兩川提親成功的。
織川家的使團到達天羅城以後,則是在國賓館內深居簡出,仿佛對聯姻一事並不太熱心,以至於到目前為止,天羅城的絕大多數人,甚至連織川家的正使是誰都不知道。
四月十八日,繡川映十八歲的誕辰,宴會在王城內最大的太極宮內進行。這裏也是繡川平日裏舉行國宴的所在。
整個太極宮,早在兩三日前,便已是張燈結彩、裝飾一新。
繡川映將在這裏接受百官的朝賀,以及接見兩川的來使。
楊不易還是第一次站在這整個繡川的中樞之地,這裏無形之間透出的森嚴氣度,讓他頗感局促。
“在朝乃是帝王相……卻是十足的江湖命。”他心中還在回想尹心誌給他批的命語。
“還是江湖更自在啊。”看著太極宮大殿正中的高台之上,正襟危坐的繡川映,楊不易暗暗感歎。
剛才群臣朝賀的時候,他並沒有一同上前,而是站在大殿東側的一個角落裏,好奇地觀望。
“織川使團覲見。”殿門外的內侍官高聲唱道。
楊不易循聲望去,隻見織川楓戀領著織川的幾名官員,昂首闊步地走進殿內。
“織川家怎麼就派了一個女人前來?難道他們不準備向繡川映提親嗎?”楊不易心中想著。
分列兩班的繡川眾臣,也響起一陣輕微的詫異之聲。
織川楓戀走到近前,單手撫胸,朝高台上的繡川映微微躬身行禮,口裏喊道:“織川楓戀賀映殿下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