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涼州刺史王淩的北進,整個楚國大量的物資開始往涼州彙集,但經過王淩與賈逵半個月的清掃,卻發現,本該在邊境的匈奴,卻無影無蹤,且鮮卑境內有隱隱不安分的動靜,王淩上奏南陽,隨後退兵往西涼邊境後撤。
河北方麵,袁譚扣押袁尚使者逄紀,和袁尚大戰上艾、井徑關一帶,雙方拚殺血流成河,但袁尚得益於袁紹留下的冀州資本和冀州世家的幫助,頻繁算計袁譚,不出三個月,袁譚損兵超過五萬,井徑關丟失,上艾守軍折損。
“顯思王兄向朕求援,諸卿以為如何?”
袁譚對於求救楚國的事情,並沒有什麼抵抗情緒,畢竟都是袁家的人,他袁譚要是敗給袁尚,最好的結局也是囚禁一輩子,但要是投降楚國,最差也是個逍遙王爺,所以一點抵觸心裏都沒有,樂嗬嗬的找袁耀求援。
“陛下,按照我軍在涼州與雍州之地的規劃,目前沒有多餘兵力來支援燕王,涼州方麵,王淩刺史派人報信,言涼州以北,原匈奴所駐之地,未曾發現匈奴人,但鮮卑有異動,王刺史擔心鮮卑與匈奴聯合,請陛下調撥一支軍馬,以防北患。”
王朗作為司徒,這些事情都要統一上報到他這裏,然後由他上報丁羽和袁耀兩人,因為事發突然,所以丁羽和袁耀兩人其實都還不知道這個事情。
“未曾發現匈奴人?鮮卑有異動?”
“是的,目前涼州羌族各部也對這些匈奴人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現在羌族各部也在開始囤積士馬,王刺史同時彙報,是否解散羌族兵馬。”
羌族在漢代一直是歸屬漢庭,雖然是官方承認的,與漢民一體的族群,但現在這種情況,涼州方麵的文武還是信不過他們。
“太師與太傅的意見呢?”
羌族的問題不是小問題,涼州羌族可是擁有羌民數十萬,可戰羌民能達到二十餘萬,一個不小心,所產生的後果就是把楚國陷入戰爭泥潭。
“陛下,羌族雖與我楚民生活習性不同,但經秦、漢兩朝至今,歸化已有數百年,所食所穿、生活習性,均與我楚民相似,自漢朝始,便是抵禦北境之重要戰力,至於涼州刺史所報是否要禁止其集結部眾,依臣所見,有待商榷。”
“嗯,太傅所言朕亦知曉,羌族歸化日久,與我大楚士民一般,不可因人而異之。”
“陛下聖明!”
袁耀也算四分之一個羌族女婿,畢竟董卓也有羌族血脈,羌族對於漢朝的統治是認同的,除了一些部族和受到壓迫的羌民。
“太師以為呢?”
“陛下,羌族可戰之兵至少能有二十萬,北境不穩,羌族集結聯盟軍馬倒也可以理解,但這些必須歸附於我大楚軍旗之下,陛下可派官員前往,設立治羌都督府,將羌兵統一納入我大楚的指揮之下,同時也可以避免萬一匈奴鮮卑犯邊,造成羌族各部落無法協同指揮,被各個擊破的慘狀。”
你們要自保?可以,但必須統一歸朝廷指揮,有些時候,有些人,一旦掌握了權力,那可真的會滋養出野心,無數的曆史證明了,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
“太師之策,真乃老成謀國之言,既然如此,便傳令雍州刺史鍾繇,雍州守備都督溫恢,暫停長安的修建,率軍西進安定,賜溫恢符節,專斷之權,若有人不從,可臨機應變。”
“陛下聖明!”
“那這治羌都督,諸卿以為何人可任之?”
羌族問題不好處理,既要能施恩於羌,讓他們聽話,又要可以施威於羌,讓他們害怕,這點平衡很重要,至於這麼多羌族的士兵該如何管理,又是一大問題,非大勇,大智、大德之人不可。
“這...”
“西涼這麼苦寒...”
“他能行?”
“罷了,此人不可...萬一...”
嘰嘰喳喳開始了,數十位大官在下麵嘰嘰喳喳,交頭接耳的笑聲嘀咕,袁耀聽得臉都黑了,他們真以為自己聽不到?
“陛下,臣以為可以直接任命涼州別駕賈逵為治羌都督,賈逵在西涼遠勝朝中諸將,有對羌族有著獨特的見解,臣舉薦賈逵賈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