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關鍵是炮兵(1 / 2)

有了武器生產的保障,再根據能夠拿出來的裝備性能,部隊必然要根據物質條件進行編製和戰術的製定。

每個軍都重新改成了軍—師—團的編製,而不是當時流行的師下設旅,旅下再設團的這種編製。

每個步兵連隊的武器編製不變,輕機槍、擲彈筒下班,但是這次明確要求步槍不能少於八支,衝鋒槍要有四支。除此之外,連屬火力依然是4門60迫擊炮,4支戰防槍。

較之前的最大進步,就是都統一換為了自己生產的武器,大大提高了後勤保障的效率不說,再也不為武器供應發愁了。這比武器的先進性還要有意義。

每個步兵營依然是在三個步兵連之外,再編有一個重機槍連和一個迫擊炮連。

其實營連的輕武器配置,已經要好於假想敵腳盆雞部隊了。而腳盆雞部隊的優勢其實在於重火力。因此,加強團級以上的重火力才是最重要的。

新編的步兵團裏,除了三個步兵營外,另外直屬了一個炮兵營。

劉子龍目標中的炮兵營編製有三個連,有一個裝備六門120毫米迫擊炮的重迫擊炮連、一個裝備四門山炮的山炮連,以及一個平射炮連。

對,沒錯,劉子龍將山炮下放到了團一級,而下放的山炮就是改進的四一式山炮。是能夠用國產的騾馬馱載的山炮。

人能走的地方,騾馬基本就可以走。改進後的四一式山炮,拆解後的所有部件都下降到了100公斤以下,國產的騾馬可以背著它到處跑了。

要知道腳盆雞也是四一式山炮下聯隊的,隻有自己也山炮下團,才能解決火力對等的問題。而改進後的山炮雖然射程更近了,但還是要優於迫擊炮的,更主要的是解決了團級的直瞄火力問題。

而此時的團級迫擊炮連也終於裝備上了120毫米的迫擊炮,不再用82毫米迫擊炮湊合了。

至於另一個連的編製,此時雖然暫時還在用大沽兵工廠生產的37毫米的平射炮,但其實是給未來的戰防炮留著的編製。所以有的團裝備了,有的團幹脆就直接取消了這個連的編製,等著有了戰防炮再說。

團級火力增強的同時,師一級火力也得到了增強。

每個步兵師除了三個步兵團外,還有一個炮兵團和一個騎兵營。

騎兵營沒啥可說的,但是劉子龍內心是希望有一天用坦克營來替代它。

而炮兵團下設兩個炮兵營,一個運輸營。炮兵營下設三個連,每個連裝備4門仿製的M1山炮。全團共裝備24門M1山炮。

軍一級不再設有其他直屬單位,因此劉子龍軍一級目前隻是個虛設單位。但是在兵團則直屬有炮兵、運輸兵、騎兵等兵種。

現在騎兵除了滿足六個步兵師的騎兵營外,還單獨組建了兩支下設三個團的騎兵師,作為戰略機動部隊由劉子龍親自指揮。

而炮兵方麵劉子龍則專門組建了兩支炮兵旅和一個獨立炮兵團,作為戰略預備炮兵使用。炮兵一旅是山炮旅,全旅有六個山炮營,共裝備72門自造山炮。

炮兵二旅是野炮旅,裝備有各種國產和進口的野炮,比如毛熊家的76.2毫米野炮、其他軍閥生產的88毫米野炮,甚至一開始被當做女神火炮的福博斯75毫米野炮(山炮。)但是這些炮重量太大,國產馬匹拉不動,隻能以火車運輸為主,再加上汽車運輸或者少數的洋馬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