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終於停戰了,這場曆時半年的作戰,在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後,終於都打不動了,簽訂了停戰協議。
這場戰爭,因為劉子龍所部的加入,改變了曆史走向。
從參戰兵力上,腳盆雞最開始投入了兩個師團及其他一些部隊,總兵力四萬,及一些偽軍部隊。
但是隨著劉子龍的十九兵團的參戰後,腳盆雞又被迫從國內運來一個師團及其他小股部隊,總兵力也達到了七萬。
但是劉子龍針對冀東發動的“榆林”攻勢,又迫使超過三萬的腳盆雞加入了戰團。這樣腳盆雞的部隊也超過了十萬。
當然,還有偽軍部隊,不過偽軍就不算人了,就不統計進來了。
而神龍國方麵,包括西北軍、東北軍、國府軍在內的兵力超過了二十萬,再加上劉子龍所部先後投入戰場的兵力也達到了十萬人以上,總兵力超過了三十萬人。
從傷亡數字上看,腳盆雞對外公布的傷亡數字是5000餘人,這就貽笑大方了。光榆林之戰,就全殲了腳盆雞一個三千多人的聯隊。不算這個聯隊,19兵團也殲敵過萬了。
算上友軍的殲敵數量,腳盆雞傷亡數字絕對在兩萬上下。
從戰場形勢而言,戰爭從邊牆開始,最後不僅僅止於邊牆,劉子龍還取得了收複一市四縣的戰績。
雖然從傷亡數字而言,神龍國還是要高於腳盆雞部隊很多,但是從最終戰場態勢而言,神龍國無疑是獲勝的一方。
而這個勝利的取得,幾乎是憑借劉子龍一己之力達到的。
停止協議簽訂前,劉子龍便接到了命令,停止一切對敵進攻行為,停止向腳盆的飛機射擊,停止修築工事,部隊原地待命。
又過了幾天,停戰協定內容傳達到了劉子龍手裏。
根據協議約定,腳盆雞的進一步侵略野心被遏製,可以說,他們除了付出人員和物資損失外,這次進攻行動一無所獲。
從這些都可以證明,這次是以敵人失敗、神龍國獲勝的結果告終的一次作戰。
然而停戰協議中的一條,讓劉子龍頓時怒火中燒:各自控製區域,恢複到戰爭爆發前的狀態。
他能理解國府的心態:挾勝求和,保住現有領土,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再進一步,想都不敢想。
然而全國人民怎麼想?自己19兵團的將士怎麼想?
自己該怎麼辦?不聽命令就是抗命,但是聽從命令,又怎麼忍心將剛解放的人民與土地又交於敵手?
他第一時間向少帥通電,表示強烈抗議,要求向國府轉呈自己的意見:寧可把十九兵團打光,也要與剛收複的領土共存亡。
並且私下向少帥表示:“少帥,這塊土地是我替咱們東北軍打回來的,我願意死守這塊土地,事後全憑少帥處置。”
他發動“榆林計劃”之前,鼓動少帥同意的一個理由就是:打下來的地方還給東北軍管轄。
然而,畢竟事關兩國的協議,少帥也不好反對,且東北軍也損失巨大,再打下去也消耗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