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天皇山陣地的準備工作(1 / 2)

以該連為代表的各連隊,就是采取敵人步兵上來我就打、步兵下去我就躲的戰術跟進攻的鬼子周旋。

炮擊有效果,但是效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攻擊又是佯攻,而且防守火力一點不弱。

雖然全線激戰,但是陣地基本都比較穩固。個別陣地實在守不住了,則向後撤入下一道防線。關鍵的陣地等到入夜後,再組織部隊反擊回來。

打了七八天,腳盆雞炮彈沒少打,但是整條防線依然穩固。

氣吞山河的全線突破沒達成!

於是腳盆雞的攻勢漸漸衰落了下去,整條戰線進入了暫時的平靜階段。

趁此機會,部隊補充兵員和物資,並且重新加固工事。

而作為最高指揮者的劉子龍,則要把關鍵點放在預判敵人下一步進攻重心上麵。

腳盆雞的全線進攻策略,明顯是太托大了。造成了平均使用兵力,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卻不見寸功。

他們接下來再積蓄物資,發動第二次全線進攻嗎?

肯定不會!如果是毛熊或者鷹醬,也許會。但是腳盆雞,他家窮的!

那麼敵人的重點進攻方向在哪裏?同時還要準確識別敵人的佯攻方向。這個問題太難了。

隻能是一方麵想盡辦法去搜集情報,一方麵加緊對當麵之敵的偵察工作。

劉子龍本寄希望於敵後各部隊的情報搜集及破壞工作,但是為了打擊敵後武裝力量、支援前線的腳盆雞,特別從東北調入了23、24、25三個關東軍的師團,並配合大量的原有守備部隊及偽軍部隊,以超過二十萬人的兵力,開展了華北地區的治安整頓作戰。

此時敵後的劉子龍部隊,雖然也達到了二十萬人的規模,但是新兵太多!裝備和素質也比進入敵後初期有較大下降,因此戰鬥力不足。不具備與腳盆雞的部隊正麵抗衡的能力。

在此情況下,劉子龍隻能命令敵後各部隊以遊擊戰、運動戰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麵保存自己,另一方麵盡力對敵人的後勤進行破壞。

保存實力的目的,是為了等待反攻的時候,裏應外合,一舉成功!

針對目前敵人可能發動的重點進攻,劉子龍評估了對方突擊部隊的規模後,製定了三條應對方案。

第一,保持足夠的預備隊。整個19兵團目前集中了四個軍共十一個師(欠193師)。根據目前的戰場情況,將還處在休整狀態中的193師、66軍196師拉上前線進行休整。將其與64軍原有的三個師,共同擔任戰役預備隊任務。

第二,確保防線的縱深。在一些敵人可能發動進攻的重點地段,特別修建了不低於三道的防線。

第三,組建兩支快速縱隊,擔任堵缺口的重任。

快速縱隊要求以炮兵、步兵、騎兵、裝甲兵多兵種合成構成,目的就是要快。

快速縱隊包括一個坦克團、一個摩托化步兵營、一個騎兵團和一個炮兵團組成。

還是缺乏汽車,有限的汽車要優先供給炮兵和後勤部隊,能分給步兵機動的,就剩下不了多少了。

好在騎兵是可以當步兵用的。尤其當時的騎兵,其實已經是騎馬步兵了。作戰模式就是上馬行軍、下馬打仗。打完了騎上馬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