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利用國際形勢(1 / 2)

但是,空軍的發展難度太大了。

飛行員的培訓,飛機維修的掌握,都需要時間。更不用說獨立設計製造飛機的能力。好在,這還是處於螺旋槳時代的空軍。不管是飛機本身,還是飛行員培訓,都沒有後世那麼複雜。

而且,這些年劉子龍一直在很多方麵是有所準備的。

比如飛行員的培訓。這些年來雖然自己沒有規模空軍,但是飛行員的培訓一直沒有停止。先是與漢斯家的聯合培訓,送出去了很多飛行員到漢斯家接受飛行培訓,並在漢斯家服役。並且還聘請各國退役空軍飛行員與空軍指揮人員,來幫助搭建空軍。

後來與毛熊展開合作的時候,更加快了這一進程。

比如引進的200架伊16戰鬥機,雖然一開始由毛熊飛行員駕駛參戰,但是很快漢北的飛行員就能夠熟練駕駛。

到了41年年底,毛熊飛行員已經全部回國參加衛國戰爭了,而劉子龍的飛行員已經完全可以獨自駕駛該型戰機進行編隊與空戰。

此時200架伊16戰鬥機,加上一些運輸機(之前民航運輸留下的),是劉子龍空軍的全部家底。

然而,空軍的情況不容樂觀。比起數量較少,更糟糕的是飛機性能。此時,腳盆雞家的零式戰機已經開始稱霸天空,老舊的伊16根本不是零式戰機的對手。

對於劉子龍而言,所能做到的隻是要保持住空軍的火種,等待未來的機會。

既然空軍戰鬥機無法保證製空權,那麼隻能是被動的以地製空了:大力發展高炮部隊。

提起高炮部隊,當務之急一方麵大量組建,一方麵進行高射炮口徑的統一。

此時的高炮部隊,也急需整編升級。

出身有瑞典博福斯、瑞士厄利空、漢斯的、腳盆雞的、毛熊家的,還有最新自己生產的。可謂是萬國牌。

口徑從20毫米起,有37毫米的、40毫米、47毫米、57毫米、76毫米、85毫米,甚至比地麵炮兵火炮的口徑還要多。

在此情況下,一方麵加大新式高炮的生產,另一方麵也要充分利用老舊高炮,擴大高炮隊伍。

對於新式高炮,主要集中在85毫米、57毫米、37毫米和20毫米四種口徑,涵蓋了從高空到低空防空,包括了要地防空、野戰防空不同的作戰需求。

至於高炮部隊的建設,也不僅僅是單純依靠正規軍,而是也做到了軍民結合、生產與戰鬥結合。

此時,劉子龍的部隊已經分為了三大軍種:第一是數量最龐大的陸軍部隊,當然這也是最主力的軍種。

第二就是航空兵部隊。劉子龍並沒有將其命名為空軍,因為實在是飛機太少了,而且機種也比較單一。且在目前情況下,這些飛機也隻能是跟敵人打打空中遊擊戰,保存實力才是第一位的。

第三就是防空兵部隊。按理說完全可以和航空兵聯合組成空軍部隊,但是考慮到特殊時期他的特殊地位,所以就獨立成為了一個軍種。

而且防空兵部隊,不但領導正規部隊,還領導民兵部隊。

正規部隊主要承擔要地防空任務,以85、57大中口徑高炮為主。比如承擔玖原這類大城市,車站、橋梁等重要目標的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