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早晨,冀中根據地與敵占區的爭奪地帶,行進著一支冀中自衛軍的連隊。
這個連隊是第五師第十四團二營四連。
這個連隊剛執行完護送任務,將一夥人員和物資護送到下一站後,正在歸建途中。
因此,上級給他們又補了一個五連二排,將人數補到了二百人左右,同時子彈也帶的比較充足,步槍每人100發,衝鋒槍每人150發,輕機槍子彈更是沒少帶,每個機槍小組帶了600發子彈。
除此之外,每人還帶了四顆冀中造的木柄手榴彈,有的人還在胸前或者武裝帶上掛著繳獲鬼子的香瓜手雷。
這是前段時間一場伏擊戰中發的洋財。
但是武器配置不如第一師。這個連隻是配齊了六挺輕機槍,三門迫擊炮,三具擲彈筒和三支戰防槍。
而支援來的這個排則在每個班都配了一挺輕機槍,還帶來一門60毫米迫擊炮。
經過一夜的行軍,大家此時有些疲勞。
但是不敢耽誤,連長陸兆才催促部隊繼續行軍,希望靠根據地更近一些,選擇個更安全的地方再休息。
然而就在這時,擔任前衛任務的一排剛轉過一座小山包,就和一隊鬼子兵遭遇了。班長都是富有戰鬥經驗的,衝鋒槍反應又快,幾支衝鋒槍立刻噠噠噠噠的掃射過去,打得鬼子顧不上還擊,向道路兩邊四散躲避。
趁此機會,一排長趕緊命令搶占這座小山包,同時讓人向後邊傳遞消息。
陸連長當然聽到了槍聲,情知不妙,趕緊往前趕,正好看到這一側的一排在搶占製高點,於是他也趕緊招呼後續部隊跟上。
一排長的快速反應,為戰鬥贏得了先機。戰士們剛氣喘籲籲地爬上山頂,就看到山的那一側一隊鬼子兵也在朝上麵爬,最近的家夥已經不足山頂二十米距離。
好在打遊擊時間長,大家爬山習慣了,換做其他部隊,真不好說能夠趕在鬼子的前麵。
一頓手榴彈,把敵人砸了下去。
然後架起機槍,端起步槍,對著山下的敵人猛打。打倒幾個敵人後,敵人很快就撤了下去。
沒想到的是,鬼子的增援部隊很快就到了——這個小隊的鬼子,完全是大部隊的先頭搜索部隊。
這讓陸連長立刻緊張起來:這些鬼子是衝什麼目標來的?按理說如此大規模鬼子的行動,根據地總部、師部一般都會有情報的,不清楚他們是否知道呢?
想到這裏,他一邊派通訊員立刻趕回團裏彙報,一邊命令一排不可戀戰,準備讓其他各排交掩護撤退。
這時候就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部隊撤向什麼地方。
部隊不能輕易往根據地裏麵撤,鬼子非常善於尾隨追擊,而且這麼大股的部隊,很可能還有騎兵、汽車等機動能力強的部隊。
自己要麼根本跑不了,還會在長途撤退中把部隊跑散跑垮;要麼敵人故意不吃掉自己,讓自己帶路找到主力部隊。
而且還有一點,陸連長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力量,盡量拖住敵人,給根據地贏得預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