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部隊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就攻入了64師團的師團部,大量非戰鬥人員被打死,大量的物資被繳獲。甚至連電台及很多文件都沒來得及進行銷毀。
尤其是其師團長的坐騎、關防大印等都成了戰利品。
但是敵酋師團長卻在戰鬥剛打響的時刻,和參謀長等高階軍官,在扈從等的掩護下趁著夜色逃之夭夭了。
隨著64師團團部的被打垮,腳盆雞在右翼的防線被完全洞穿了。
其最初作戰設想,以64、68兩個師團並排頂住劉子龍四個師的猛烈攻擊,給後續援兵集結、開進爭取時間。但是總攻發起不到一周時間,兩個師團就被對手完全打穿了。
隨著西路集團攻到趙邑縣城城下,縣城裏的鬼子及偽軍不戰而逃了,趙邑隨即宣告光複。
至此,第二階段作戰也勝利結束了。
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後,部隊沒有停止進攻的步伐。因為新的生力軍到來了:冀中軍區的兩個師抵達了戰場。
這兩個師是以第一師、第三師為基礎組建的,因此還沿用這兩個師的番號。
在開進途中,這兩個師的裝備得到了增強。統一裝備了鋼盔、下發了防彈背心、補充了彈藥和武器,尤其是補充了火炮和自動武器。
同時還給他們增派了不少骨幹力量。增加骨幹力量的主要目的,是操縱使用新式武器:如無後坐力炮、火焰噴射器等。這些都是剛在晉西北接受完新武器訓練的戰士。
這些部隊也是劉子龍領導下的百戰之師,但是他們跟十九兵團那些部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那就是畢竟他們長期的作戰形式是敵後遊擊戰,更擅長於小規模部隊的作戰,很少打師團級規模的戰鬥。
真正這種規模的戰鬥,還是前段時間反掃蕩時候才剛剛出現的,因此當時無論指揮還是協同,都出現了很多問題。
另一個不同就是作戰方式,他們更習慣於遊擊戰、運動戰,缺乏攻堅能力,也缺乏攻堅武器。
因此,這兩個師到來後,並不是繼續向敵縱深突擊,而是承擔起肅清殘敵和拔點的任務。
由於機械化和摩托化部隊的貫穿突擊,雖然迅速奪取了趙邑縣城,打垮了64、68師團的主力,但附近還有大量的鬼子和偽軍的殘敵,很多下麵的鄉鎮還控製在敵人的手裏。
以至於從蔚州、晉西北通往趙邑的公路還沒有徹底暢通,如果掩護部隊規模達不到一定數量,還會遭到敵人的伏擊。嚴重影響了物資後勤保障。
所以肅清殘敵,迫在眉睫。
其中桑幹河大峽穀的肅清殘敵作戰,就是代表性的例子。
這裏東出可以控製主幹道公路,遇到大部隊則退入山區峽穀。如果不肅清這些敵人,交通運輸就無法得到恢複。
這裏雖處北方,但是由於山下就是大河,水量豐沛,因此頗有南方氣象。
整個峽穀山高林密,山勢陡峭,石峰挺立,斷崖重疊,峻嶺相間,峽穀深澗,尤其還有大量的山洞。實在是打遊擊藏匿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