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虛弱的巨人(1 / 2)

遼西走廊,因為其地理特殊性,自古便是兵家爭奪、飽受戰火摧殘之地。

說它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勢,首先是因為長期曆史積澱。

從今天的灤河流域走向遼河平原,這條依山傍海的通道處在中原農耕文明的北緣(華北平原的東北角),向北翻越燕山山脈與遼西的努魯兒虎山、鬆嶺、黑山、醫巫閭山等山脈,就進入了內蒙古草原之上,來到了遊牧民族的地盤。

再向東方沿著山海推進,則進入了遼河流域以北的白山黑水地帶,這裏則是東北漁獵文明的發祥地。這三種文明在遼西走廊附近密集分布,並且相互交錯,從而讓遼西走廊成為了多方勢力角逐的大舞台。

遼西走廊環山繞海,地形險阻,雖然各方勢力都非常想控製,但是控製成本又極其高昂。

一旦被一方勢力占據,勢必會引起其他勢力的敵對與抗爭。於是,對這個地區的反複爭奪,就基本決定了這個地區的曆史發展進程。

因此從先秦時期,燕國就在此用兵,驅逐東胡至鴨綠江邊;

著名的曹操北擊烏桓,也是從這裏路過,在得勝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麵對渤海寫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樣的千古名篇。

遼西走廊不僅僅能夠起到通路的作用,因為它地勢險要、崎嶇縱橫,也能起到防守的作用。

當時稱雄東北的高句麗就是因此,才隻能在東北稱王稱霸而無法逐鹿中原。

不過當時的遼西走廊不是如今的山海關到錦州一線的遼西走廊,是因為這些地方大部分時間都被海水侵蝕著,造成這一帶都是沼澤區域,大規模的部隊是難以成建製通過的。

直到女真人完成了對北方的徹底征服,他們從統治、經濟等方麵的需求出發,經過了長期的經營,完成了傍海大道的開辟,展現出了通道的雛形。

於是,更大規模的戰爭上演。

明末大明與後金的大淩河之戰、鬆錦大戰,到了民國時期的兩次直奉戰爭,都發生在這裏。

因此要想進入東北,就必須從這裏通過;而橫亙在遼西走廊上最大的障礙,就是錦城。而自古就有守遼必守薊的說法,所以自華北而北上的劉子龍部隊,想要奪取錦城、打通河西走廊,就必須先奪取薊州。

對於這一點,劉子龍認識非常清楚,鬼子也不是沒有認知的。

然而此時的腳盆雞,已經是馬上就要完蛋的腳盆雞,自身也有難以克服的客觀困難。

他們手頭的關東軍雖然號稱近百萬之眾,但是到了45年夏天,這支曾經強大的軍隊,已經虛弱不堪了。

甚至不是虛弱,而是可以用慘來形容了。

在當時,關東軍從番號上而言,有高達22個師團和8個獨立混成旅團,兵力合計75萬的龐大編製。但是這些師團中,除了從關內派遣軍中借調過來的39、63、117師團有實戰經驗外,剩下的居然全都是當年的新編師團!

單從番號就能看出來這是什麼樣的廢柴師團:一月份編成了122到128師團、後來又相繼編成了135到139師團、148、149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