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麵曆法1665年7月1日,太溪群島武器試驗場
“咯拉、咯拉、咯拉、咯拉......”
“轟.......”
一輛閃著金屬光澤的履帶式裝甲車輛衝上土坡,停穩後炮口一閃,車身一顫,約莫4秒之後,1000米外的小土丘上標定的靶麵位置就騰起一團煙塵。
“二號目標!裝填高爆彈!方位270!”
“咯拉、咯拉......”
“轟”
“二號目標,確認摧毀!”
“測試結束,關閉發動機”
四個滿頭大汗的身影跳出了那個鐵盒子,跑步來到軍械副總監陳樂書麵前。
陳樂書邁步上前和他們一一握手,身後陸戰隊的兩位指揮官則圍上了那個大鐵盒子。
沒錯,這就是突擊炮的樣車,如果後續的測試沒有發現問題,那麼這就是突擊炮最終的樣子。
它搭載了一門10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理論上最大曲射射程達到8500米,也可以在1000米距離內進行直瞄射擊,————由艦用102毫米炮縮短身管至32倍徑並改良炮架減重而來,無炮塔敞開式戰鬥室設計,車前還有兩挺輕機槍,並且也為後續加裝頂蓋預留了空間。
最大行駛速度30km,火力遠非以往的那些47毫米速射小炮可比。
該炮配備的炮彈有高爆彈和半穿甲彈兩種,均使用黑索金裝藥,1.55kg的黑索金爆炸威力媲美3kgTNT,使102炮達到了與120毫米炮相同的毀傷威力。
“這炮管子真粗......咱們可算玩上大家夥了......哈哈”,陸戰隊副司令張豐陽對著他的搭檔、另一位副司令員,陸戰隊少將趙建業說道。
“老張,瞧你這點出息,這才102毫米,4英寸,跟人海軍怎麼比嘛.....人家那個才叫重火力......”,趙建業用一種看土包子的眼神看了他一眼,隨後轉過頭去,又摸了摸突擊炮的車體
“不過這玩意的確比之前用的法西產哈奇開斯47毫米炮得勁多了”
“等它們正式量產,屬於咱們的重大行動也要開始了......”
張豐洋摸了摸尚有餘溫的炮管,內心滿是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在近期的幾次戰鬥,陸戰隊進行的不過是一些收尾工作,出風頭的主角一直是滄東海軍,本來還準備在瀛洲登陸戰大展拳腳,但誰知道敵人居然飛速投降了,陸戰隊根本沒能撈到什麼戰功,所以二人的軍銜也依舊停留在少將級別,但他們所統帥的部隊規模實際上又與一支分艦隊相當,顯得有些割裂。
因此,陸戰隊上下都迫不及待的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證明自己。
楚清下發的關於呂宋、馬來、安南等地基本情況的資料成為了陸戰隊內部最受歡迎的讀物————有呂宋是因為楚清準備在呂宋駐軍以保護遷移過去的滄東百姓。
在試驗場的另一邊,之前就完成驗收的坦克和裝甲運兵車已經開始與一部分陸戰隊士兵進行合練,被楚清稱為步坦協同和裝甲突擊的戰法讓陸戰隊的指揮官們大開眼界,稍一推演就發現這種戰術對減少傷亡、提高部隊的突破能力有極大的裨益,同時對這個世界以海洋為主的事實感到一絲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