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迷城
從楊村橋出口離開杭新景高速,通往梅城的路雖然是省道,但很平坦,雙向六通道,比一般的國道還寬敞。
這一路過去,基本都是沿山公路,在道路的右邊,不時就會出現的,是新安江。
方言開了十分鍾,過了西山嶺,是一個長下坡,坡底下就是梅城,方言在坡頂朝下麵看,嚇了一跳,他看到下麵影影綽綽,已經不是自己來過的,那個被田野包圍的小鎮,田地已經看不到了,房子和道路一直綿延到後麵的烏龍山腳,整個鎮子,好像膨脹了很多。
水係也比原來的發達,幾條自己原來根本沒見過的小河,把城裏的幾個湖都連成一體。
方言在網上,看到過梅城在進行改造的新聞,而且你現在在搜索欄,輸入“梅城”兩個字的時候,下麵馬上跳出來的是四個字:“梅城古鎮”。
他知道毫無例外,是有資本看上這裏,砸了重金。隻是他還以為,這裏的改造是小範圍的,比如改出一條仿古的步行街,或者一個仿古的園子。沒想到範圍會這麼大,改造得會這麼徹底,把原來已經被埋到地底下,變成下水道的小河都重新挖了出來。
方言開著車,沿著車站路往前走,還沒到梅城客運站的時候,導航就指示他右轉,沿著梅花南路走。方言知道這條路,這條路他上次來的時候,還是一條破破爛爛的水泥路,從這裏進去是西湖,走到底就是梅城大壩。
梅城大壩不是水電站,而是一道人工的攔水壩,六八年,下遊的富春江水電站建好之後,梅城這裏,包括整個三江口,就變成了富春江庫區。
梅城那個時候,已經有幾萬人口,憑當時的財力,國家沒有辦法在上遊的新安江水電站,剛進行完大規模的移民之後,在這裏又進行幾萬人的移民。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梅城沿新安江和三江口的那一側,在原來古城牆的基礎上,修築一道攔水壩。
壩造好之後,富春江水庫開始蓄水,大壩外的水位已經高於大壩裏麵的整個鎮子,整個鎮仍然安然無恙,沒有被水侵擾。
前麵在桐廬吃麵的時候,方言搜了一下,發現現在的梅城,已經有了好幾家不錯的酒店,還有不少看上去很有特色的民宿,不像自己那時來這裏的時候,條件最好的酒店是林場招待所。
方言選了一家位於大壩腳的民宿。他覺得自己的這趟行程,最適合的就是住在民宿裏。
方言沒有按照導航開,他覺得沒必要,他訂的那家民宿,就在正大街到頭的地方。最近的路應該是沿著車站路,過了梅城客運站,就是西門街,沿著西門街一直往前開,到了西門街和正大街、總府街交彙的那個十字街頭,就是他以前經常晚上去吃宵夜的地方。
到了十字街頭右轉進入正大街,一直開到底,就到了梅城大壩,在大壩腳再右轉,就到了自己訂的那家民宿。
方言駛過了梅城客運站,客運站已經翻修過,地方還在老地方,方言以前每次來去杭城和梅城之間,都是在這裏上下車。
過了客運站就開始進城,西門街口有很大的牌子,寫著“梅城古鎮”,好像是怕人不知道這裏的古老,需要特別提醒。
進去西門街,方言感覺好像過去的印象又回來了,西門街兩邊基本都是兩層樓的木頭房子,還是那麼老舊,一家挨著一家,都是一爿爿的小店鋪。
開到了前麵十字街頭,方言這才發現,原來導航沒錯,是自己錯了,正大街口豎起了一座牌坊,透過牌坊看進去,整條正大街已經修葺一新,一律的白牆黛瓦,石板鋪路,變成了嚴州老街,已經禁止車輛通行。
導航已經給他重新規劃了路線,讓他往前一直開,開進對麵的總府街。
方言搖了搖頭,沒想到沒有導航,自己連這麼小的一個小鎮,自己熟悉的出生地,都已經不知道怎麼走了。
他跟著導航,開到了總府街,這裏和正大街一樣,房子都重新翻修,變成了簇新的仿古建築,幾幢五六層的高樓,被這些仿古建築遮擋到後麵。
方言暗暗歎了口氣,他感覺這事有些滑稽,梅城變成了“梅城古鎮”,但它其實是個新城,街道兩邊的這些建築,還有那些牌樓,都是新的,就像是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就靠著這些,拚湊出了一個所謂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