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梅城醫院
梅城醫院的正式名稱,是永城第二人民醫院,現在改名叫杭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梅城分院,聽上去有些拉大旗扯虎皮的意思。
這也是現在的一個趨勢,省城的大醫院都在集團化,到處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下麵的縣一級醫院,大家都在攀龍附鳳。比如永城第一人民醫院,現在也改名叫浙二醫院永城分院。
但其實,梅城醫院在此之前,有一個名頭更響的正式的名稱,叫ZJ省第三康複醫院。醫院的曆史很悠久,從三八年就開始建了,到了建國初期,遷到現在的地址,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建成之後,那些在戰爭時期受過重傷的官兵,都被安排到這裏進行康複治療。
方言覺得,和鎮上那些重新翻建的古建築相比,梅城醫院才是梅城最值得保護,也是目前全國獨一無二的建築群體。
梅城醫院是ZJ省唯一保留的,具有五十年代建築風格的磚木結構平房式花園醫院,占地麵積很大。住院部有一條木頭立柱和梁架,上麵覆蓋紅瓦的長廊,一眼望不到頭。長廊的兩邊左右對稱,延伸出一排排青磚紅瓦的平房,就是住院病房。
病房和病房之間的間隔很寬,中間是足有十幾米寬、幾十米長的的花園。每一幢病房的格局都是一樣的,一條走廊進去,走廊的一邊,是一排窗戶,窗外是後麵的花園。另外一邊,是一間間的病房。每一間病房都有一扇門,通往外麵的大露台。
冬天的時候,病人可以坐在露台上曬太陽;夏天的夜晚,可以在露台上看看星星和月亮,吹吹涼風透透氣;到了深秋,可以看看花園裏的銀杏樹,灑下了一地金黃的銀杏葉;到了春天,看著窗外和門外的花園鬱鬱蔥蔥,一片嫩綠,人的心情也會跟著萬物一起生長。
露台有三級台階通往下麵的花園,你隨時都可以去下麵的花園走走,走著走著,不經意間,說不定還能看到被花草掩埋的文物。
這裏原來是孔廟的舊址,原來孔廟石磡石欄的水池,巨石雕刻的贔屭,殘損的螭吻,還有儒學碑等等,都散落在醫院的花園裏。
這樣的病房和花園,一進一進,有十數進,放在今天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會是太奢侈的存在。
方言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木頭的長廊一直延伸到後麵的山腳,那座小山名叫鍾樓山,據說原來山上還有一座鍾樓,可惜後來鍾樓被拆掉了,不過鍾被留了下來,移到了醫院裏麵。
年紀大的本地人告訴過方言,他們小時候,梅城人晚上經常可以聽到三種聲音,一種是大溪(tuqi),也就是新安江裏的機蓬船的突突聲,還有就是派出所的火災警報聲,最後一種,就是梅城醫院裏的鍾聲。
那個時候,大家又沒有電話,晚上碰到有急診病人送到醫院,醫院值班的人就會把鍾“鐺鐺”地拉響,鍾聲一響,整個梅城都可以聽到,大家都知道梅城醫院有急診病人來了,在家裏睡覺的醫生,聽到鍾聲就馬上起床,蹬著自行車趕去醫院。
據說,鍾聲每次是不一樣的,醫生們都能從鍾聲裏,聽出是在叫哪一科的醫生,快點去醫院。
方言騎到梅城醫院門口,突然靈光乍現,他想到,自己是在這個醫院生的,醫院裏能不能找到自己親生母親的住院資料?找到了,雖然不可能憑此就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但至少自己親生父母的名字會知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搞清楚他們到底是江西哪裏人。
知道了姓名,又知道是哪裏人,按圖索驥找過去,應該就不難了。
方言在醫院門口下了車,走上門口的台階,他感覺有些奇怪,醫院的院子裏空空蕩蕩的,幾乎沒有什麼人,隻有幾個歲數很大的人,拄著拐杖,蹣跚地進出門診大樓。下麵大門外,連等客人的出租車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