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巧遇介甫,巧釋疑案
江南舊遊凡幾處,就中最憶吳江隈。
長洲苑綠柳萬樹,齊雲樓春酒一杯。
閶門曉嚴旗鼓出,皋橋夕鬧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爛漫,三千裏外思徘徊。
這就是江寧府。這就是後世的南京
離開天雲寨之後,許元簡就孤身來到了江寧府,進了城之後,大街上買賣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連成一片;酒店裏,小二端著酒菜飛快地穿梭著,還不時傳來猜拳聲,談笑聲,杯盞碰撞聲……
“大火聽說了沒有,昨天王員外一家吃晚飯的時候食物中毒死了,早上衙門去現場勘查驗屍的時候,發現王員外一家七孔流血,死相即其慘啊。”一個婦人對大夥言道。
“他們昨晚吃的什麼呀?”
“據說是王員外讓做驢肉生意的老李從外地捎來的上好驢肉,據說要好幾百兩銀子呢,卻偏偏吃死了人,看來有錢也不見得好,像我們吃不到,就不會死啦”他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大夥快去縣衙啊,現在縣老爺抓了那個老王和一眾王府的下人,要當堂公審呢,據說欽差大人王介甫大人正好在我縣勘察,要旁聽此案,畢竟涉及到一樁七條人命大案子啊。”一個要去看熱鬧的漢子道。
王介甫!!!!王安石!!!!
沒想到我許元簡來到宋朝之後,碰到的第一個名人居然是王安石,在自己那個時代,很多人隻知道王安石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但其實,王安石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逝世後追諡號“文”,世人稱其為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
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係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既然王安石在縣衙聽案,那就少不得要去看一看了。
……………………………….
縣衙:
“啟稟大人,以小人多年驗屍的經驗來看,死者都是死於心痛,死者生前所食之物,並沒有毒,但是死者確屬由於中毒而引起的心痛,由於死者一家有心病病史,所以中毒之後加速了病情,最後心痛而死。所以,小的認為,這並不是什麼食物中毒。而是有人投毒,至於什麼毒,請恕小人才疏學淺。”一個仵作向知縣稟告。
心痛,驢肉,中毒!
此時許元簡心裏卻是另一番計較,這個命案好像在哪裏見過,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很是努力的回想著。
“既然食物沒有毒,那賣驢肉的老李和廚房的幾個廚子就沒有嫌疑了,那本案就該以謀殺罪立案,王大人,你說下官處理的如何?”一個老縣官對著一個中年官員說道,那中年官員一身官袍,臉色紅潤,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既然食物沒有毒,而死者死於中毒,立個投毒殺人案也合情合……..”王安石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了:
“大人,且慢!”
王安石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了:
“大人,在下知道王員外中的是什麼毒”隻見一個嬉皮笑臉的年輕人從人群中走出,“在下許元簡,見過知縣大人,見過王大人。”